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微专题复习实践与感悟.docx

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微专题复习实践与感悟.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微专题复习实践与感悟

?

?

吴小明

摘?要:“微专题”复习是以学生在高考中的某个热点、难点、易错点或数学解题思想的应用等作为主题来研讨,退回到该知识的“最原始”概念处复习的一种技法。通过三个具体的复习案例来展示“微专题”复习法的思维过程与建构方法。

关键词:专题;素养;思维;设计;实践

一、现状剖析

高三数学复习是对中学数学知识的重建构、再完善,是学生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再提升的过程。如果说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的“形成期”,那么二轮复习是高三复习的“整合期”。这里的整合,既有各分支内部的整合(大单元复习),又有各分支之间的整合(微专题复习),这与高考的命题策略是完全一致的,这一阶段必须协调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力求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随着高考二轮复习的不断深入,各地调研试题的新鲜出炉,综合训练频率的逐步增加,会导致学生备考心理失衡,出现焦虑不安、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等现象,陷入常规题易做错、难题做不出的困境,数学成绩不升反降。课堂上学生出现兴趣不浓、参与率不高的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种现状,在二轮复习中,有效地开展“微专题”复习教学研讨与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对学生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颇有成效,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专题建构

复习效果的好坏,关键因素是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课程意识,即教学中选择什么内容或材料作为复习的重点,其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

“微专题”复习是以学生在高考中的某个热点、难点、易错点或数学解题思想的应用等作为主题来研讨,回到该知识的“最原始”概念处复习的一种技法。再依托新颖的材料、宽泛的背景,通过设计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起这些问题,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复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与联想、比较与选择等策略,在激活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微专题”复习建构方法可概括如图所示:

三、实践案例

(一)基于数学方法应用的“微专题”复习建构

方法能指引学生激活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说不提炼一些固有的解题方法,学生学习及解题能力不可能得到质的升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相关热点思维方法设计对应的“微专题”,对思维方法的来源进行剖析挖掘,对相近的方法进行比较综合,对基本的题型进行变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定势思维,即所谓的“通法”,提高学生的实战解题能力。

案例1.“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微专题复习设计片断

(1)知识激活,回归教材。

引例:如图,在△ABC中,∠B=45°,点D在BC边上,AD=5,AC=7,DC=3,则AB的长为______________.

分析:在△ABC中,多了条AD线后,形成了多个三角形。此时我们需要在图中标出已知条件,寻找可解三角形。注意到△ACD三边都已知,这个三角形可解。再分析未知目标,需要求解AB长,尽可能地放在条件比较多的△ABC中,已知一边一对角,欲求另一边,只需另一对角即可。

反思:通过上述分析过程,反思可以直接解三角形的条件有哪些?回归到书本上解三角形的两大工具——正弦、余弦定理及其适用条件,强化定理的选择与优化,提升学生发展的逻辑推理素养。

(2)题组比较,方法提炼。

变题1:

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且∠BAC=120°,BC=2?21,AD=3,则AC的长为_______________.

变题2:

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且AB=4?3,AC=2??3,

∠BAD=30°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

分析:在引例的基础上,把AD线改为中线后,改变已知条件,使得没有哪一个三角形可以直接求解,加大了题目的难度。學生在图形中标出已知条件后,感觉随便哪个三角形都缺条件可解,也就下不了手。这时候我们需要在标注未知的条件时,寻找关联的条件并进行标注。如变题1,△ABC中已知一角及一对边,未知一条边,关联一角或一边使得△ABC可解;△ADC中已知两边未知第三边,关联任一角使得△ADC可解;△ADB中也已知两边未知第三边,关联任一角使得△ADB可解;综上,AB可以将三个三角形关联起来,这时候引进AB新变量,建立关于AB和AC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法可以将问题迎刃而解。

反思:通过上述分析过程,反思两个变题的联系及其处理方法的异同?可以发现:两个变题的处理方法完全一致,,都是列方程组法,且都是“知三求一”的过程,而区别仅在于已知量和未知量的位置交换。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逻辑思维,再次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再反思如何会想到引进新的变量建立方程组的想法?这是从无到有,由远及近的探究方法,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引导,归纳得到“通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学生

文档评论(0)

186****3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