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影象学诊断(1)-医学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刀医学影象学诊断意义:影象学的检查在针刀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精细解剖学的基础上,影象学也要求在精细上仔细阅片,并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下,掌握其准确部位,对针刀治疗可以说起到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末端病”的认识更是如此。

读片方法:正位片:主要了解脊柱的生理弧度是否正常,有无侧弯、椎体序列、小关节位置、椎体、椎间隙、椎间孔、移位否、椎板形态、椎弓根、横突、棘突形态、位置、大小。

椎旁软组织变化,棘突是否偏歪(旋转),棘突顶线有无变长或变短(椎体仰旋移位或俯旋移位),横突间距离(变短示其间挛缩,变长示对侧肌挛缩),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体仰旋或俯旋,侧方移位),椎间隙变宽(钩椎关节前、后或侧方移位)。

骨质增生(该处的肌肉、韧带、关节炎、长期处于挛缩状态),项韧带钙化(长时间高拉力),棘突偏移(小关节移位、钩椎关节旋转移位,侧方移位)正位片:三柱三线,钩椎关节前方移位、后方移位、俯旋、仰旋移位。

针刀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针刀闭合性手术的麻醉选择1.非麻醉的选择:部位、年龄、病种。2.麻醉的选择:部位、年龄、病种、耐受程度局麻、神经阻滞、全麻

二、针刀持针方法食拇指捏柄,中指为托,小指无名指为支撑点,左手拇、示、中指为辅助点—才能做到准、稳、安全。三、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

四、针刀手术入路1.一般入路2.深层组织入路体表投影→病变位置→其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刀口线必须与血管神经走行平行3.按骨突标志入路喙突、关节突、内外髁、棘突

4.按肋骨标志入路5.按横突标志入路:超越横突的深度治疗是危险的(气胸)6.推开周边肌肉达深部入路:肱桡关节关囊炎用左拇指挤压分开后不动,针刀紧贴左拇指进入深处滑囊。

五、针刀入体内后操作方法纵行剥离→横行剥离法→提插切开→铲剥法→通透剥离法→电生理线路接通法→骨痂凿开法→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法→分病三步治病法

棘上韧带损伤概述:棘上韧带损伤比较常见。脊柱长时间或过度弯曲,易引起劳损和损伤,以腰段常见,胸腰段次之,陈旧性损伤是针刀治疗的适应症。局部解剖:棘上韧带为一狭长韧带,起于C7棘突,向下沿棘突尖部止于骶中嵴,此韧带可保持脊柱过度前屈及稳定脊柱支柱的作用。

病因病理:脊柱过度屈曲时棘上韧带负荷增加,长时间坐姿不正易使之劳损,脊柱在屈曲时受到垂直打击也亦损伤,部位多在棘顶尖下下缘,损伤后易结疤挛缩引起顽固性疼痛。

临床表现:1.有急、慢性损伤史。2.棘突疼痛、弯曲时加重。3.棘突部可触及硬结、压痛。4.X光无异常。

治疗:1.针刀:俯卧位→定位棘突间隙(麻醉)→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棘突顶部骨面→针体倾斜450,纵行疏通2-3刀→上下缘痛点同样疏通2-3刀2.手法:腰过度屈曲1-2次即可

棘间韧带损伤概述:棘间韧带对脊柱扭转起保护作用,并参与脊柱后柱构成,起到稳定后柱的作用,在脊柱突然过度扭转时易损伤,易和棘上韧带损伤混淆。

局部解剖:位于两棘突之间,前方为黄韧带,后与棘上韧带移行,除腰骶棘间韧带较发达外,其余部位较薄弱。

发病机理:棘间韧带可因脊柱突然过度扭转致牵拉伤,早期不易发现发现,易转成慢性结疤挛缩,压迫其间的脊神经,引起症状,重者挛缩可使上下棘突靠近→吻性棘突→引起力的改变→相邻部位的改变→相应症状

诊断依据:1.棘突间胀痛,脊柱旋转受限,卧床时多采用伸直侧卧,行走时脊柱呈僵硬态。2.胀痛为主,压痛不明显(区分棘上韧带损伤)3.扭转该处脊柱症状加剧

治疗:1.针刀治疗:俯卧→定位棘突间(麻醉)→刀口线与纵轴平行刺入→发胀坚韧感时疏通剥离2-3刀→在棘突上下缘各疏通2-3刀2.手法:按揉松解,轻度屈伸、旋转。

骶棘肌下段损伤概述:骶棘肌下段损伤是腰肌劳损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腰部软组织损伤属于腰肌劳损,又称骶棘肌肌筋膜炎。由于过去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治疗方法不多,效果不理想,而针刀医学阐明了本病病后,取得了良好疗效。

局部解剖:背部深层肌也称固有肌。是从骨盆延伸到颅底的一群肌肉。包括头、颈的伸肌和旋肌(头夹肌、颈夹肌)。短节段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以及脊柱的伸肌和旋肌(骶棘肌和横突间肌、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共同稳定脊柱的伸肌群)。

头夹肌:起于T3-6棘突---止于C2-3横突后结节,并位于肩胛提肌起点的前方。双侧收缩后头后仰、单侧收缩头向同侧旋转。由下部颈神经后支的外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