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水蚀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机理与技术.pdfVIP

主要水蚀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机理与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项目名称

主要水蚀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机理与技术

二、推荐单位意见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流失减少耕地地

力、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恶化生态环境。历经27年的协同攻关,研

发了土壤点/线源入渗-流量-含沙量自动连续监测设备与技术体系,显

著提高了产流产沙过程的测量精度;发展了系统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

体系,构建了多尺度水土流失过程预报模型;阐明了侵蚀环境下坡耕

地退化的微观机制,发展了以消减径流动能、减少侵蚀泥沙为核心的

水土流失阻控关键技术,提出了坡耕地理想的退耕坡度;凝炼了与区

域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

式。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7项,发表论文

204篇,其中SCI收录36篇,出版专着5部,被引共计7203次。成

果深具中国特色和鲜明创新性,为土壤水蚀过程模拟与预报模型的建

立探索了新的途径,是一项推动我国水土保持科技进步的创新性成

果。成果被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等管理部门,长江水

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四川省水保局、湖南省水保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局等生产单位应用;有效支撑了“全国水土流失

监测重点工程”、“三峡水库移民安置区水土流失治理”、“丹江口

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2012~2030年)》(2013年国务院“国函[2013]34号”文批复)等

重大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为区域生态恢复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有

力的科技支撑。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

三、项目简介

我国坡耕地约3.59亿亩,土壤流失量占全国的28.3%,坡耕地水

土流失治理,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意义。然而,

传统水土流失监测设备与方法难以快速、准确、连续监测;国际上缓

坡耕地研究成果不适合我国陡坡侵蚀环境;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技术

以经验为主、机理依然不清楚、技术体系区域针对性不强。在“七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支撑下,历经26年协同攻关,系统研究了

陡坡耕地水土流失动力学机制,建立了多尺度水土流失预报模型,发

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关键技术,优化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技

术体系,凝炼了主要水蚀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为我国坡耕地保

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

创新性成果:①研发了土壤点源/线源入渗、流量与含沙量自动

连续监测的设备与技术体系,实现了降雨入渗、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

准确测量;②建立了陡坡坡面径流挟沙力方程,发展了确定模型参数

的方法体系,构建了多尺度水土流失过程预报模型;提出了坡耕地理

想的退耕坡度;③以土壤结构为核心、养分变化为线索,阐明了土壤

侵蚀退化的微观机制,发展了以“截能减沙”(消减径流动能、减少

侵蚀泥沙)为核心的水土流失阻控关键技术,并通过流域模拟与措施

配置的情景分析,建立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体系;④以“截

能减沙”为核心,以水土流失关键阻控技术为基础,凝炼了与区域社

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并在各区示范、推广。

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

术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

2

术奖1项。专利7项,发表论文204篇,其中SCI收录36篇、EI收

录38篇,出版专著5部,被引用共计7203次。“中国侵蚀环境演变

与调控及水土保持体系”成果鉴定意见认为“成果深具中国特色和鲜

明的创新性,是一项推动我国水土保持科技进步的高水平成果”;“细

沟土壤侵蚀物理过程模型研究”成果鉴定意见认为“为土壤水蚀过程

模拟与预报模型的建立探索了新的途径,填补了国际国内同类研究的

空白”。成果拓展了土壤侵蚀的理论体系、丰富了水土保持科学的内

涵。

成果被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松

辽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13个单位应用;

有效支撑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全国水土

流失监测重点工程”、“三峡水库移民安置区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

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在我国主要水蚀区的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

规划和效益评估中发

文档评论(0)

睿智的P社玩家 + 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