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14篇).pdfVIP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14篇).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14篇)--第1页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14篇)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14篇)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篇1

汪小波老师执教的《认识比》一课,是朱玉如工作室主张的“自

学、交流、应用”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实践,一次对我启发颇深的有

效探索。现将自己的想法选择赘述一二。

●以例1为例,谈“自学环节”的“合适性”和“实效性”。

例1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怎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开放的问题。“猴子”卡通从相差关系思考,“小鸟”卡通从

倍数关系思考。教材接着“小鸟”卡通的思考,由果汁的杯数相当于

牛奶的2/3,引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由牛奶的杯数相当于

果汁的3/2,引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结合这两个比,讲了

比的表示方法(写法与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可以看出,教材赋予

例1的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

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

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汪老

师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

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所学所想,这样不仅能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

化,于是,“自学”环节设置的“合适性”得到保证。

同时,为了防止自学效率低、走过场等问题的发生,汪老师对自

学作了层次分明的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众所周知,

阅读是自学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一步,但是,“会读,读会”,是低

段的老师在“自学、交流、应用”教学模式下的实践任务。自学并不

等同于阅读,而是通过阅读启发自己去思考。汪老师几个分层的问题

设计处理较好的诠释了高段教学对于“自学”环节的意义,保证了学

生自学时的“实效性”,避免了学生对教材文字、图例的“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

●以本节课为引,谈对交流环节的思考: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14篇)--第1页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14篇)--第2页

课堂上出现的自学环节越多,意味着对“交流”环节的处理越难。

交流,我个人的理解,从对象上可以解读为是通过“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来梳理知识的重难点,从内容上可以解读为“错误与正

确的对话”、“模糊与清晰的对话”、“片面与全面的对话”所谓

“越辩越明“。那如何从前者走向后者,让知识逐层清晰地与学生的

理解合二为一,是我们目前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思索,是不是可

以从处理好这样几组关系着手?

1.交流,处理好“想说”和“说好”的关系;

2.交流,处理好“复述”和“思辨”的关系;

3.交流,处理好“弱者”和“强者”的关系;。

4.交流,处理好“了解”和“理解”的关系;

5.交流,处理好“开放”和“集中”的关系。

以上只是随感,没有经过细细斟酌,不科学之处留待笔者反思改

进,并期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认识比》评课稿篇2

《认识方程》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我其实今年也教的是五年级,在我自己备课之前就有这样的困惑,这

是一节什么课?它是一节概念课吗?如果是,那么只要理解“含有未

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一句话,然后用这句话判断给出的式子是不是

方程,似乎就达到目标。但这样的目标达到,对后续学习有什么用呢?

似乎没用。比如会出现的情况是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但他

依然找不到数量关

文档评论(0)

176****20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