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L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下面属于商朝都城遗址的是

A.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D.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2.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

A.是古非今 B.变法革新

C.隆礼重法 D.兼爱非攻

3.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图1所示的措施在当时

.A.钳制了人们的思想B.巩固了政治统一

C. 激化了阶级矛盾D.强化了君主专制

4. 图2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并峙形势图,当时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此时南方的政权

A. 吴国B.东晋C.陈朝D.南宋

5. 唐朝诗人孟曾作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与诗中描述的情景相关的制度是

A.察举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

6.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宋代时期发明了火药 B.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C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D.宋代火药已用于战争

7.宋朝社会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其中“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了

A.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B.受歧视的贱民数量减少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国家对经济控制相对松弛

8.元朝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对西南部分地区设置云南行省进行管理。这些措施体现了元朝在边疆管理上

A.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

C.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9.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折射出当时

A.文学开始世俗化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10.时人形容清朝的政治气氛:“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这反映了

A.清朝前期政局稳定 B.皇帝勤政怜恤爱民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国家政事决策高效

11.表1是洋务新政时期创办的部分新式学堂。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表1

类型

新式学堂代表

外国语类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

军事学校

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技术实业学校

天津西医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

A,洋务新政致力于建立新式海军 B.洋务新政重在学习西方语言

C.洋务新政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 D.洋务新政意在改变封建制度

12.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B.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C.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 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

13. 图3是中国近代一场运动中,人们散发的宣传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揭帖。这场运动

A.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B. 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C. 自始至终得到统治者支持

D. 达到了中国农民运动最高峰

14. 对下列两则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①和②都是文献史料 B.①和②都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C,①和②都是口述史料 D.综合两则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15.表2是《新青年》第7卷(1920年5月1日)中关于劳工状况调査的部分文章的作者和篇名。据此可知

表2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昆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许元启

唐山劳动状况(二)

杨窿陶

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高语竿

芜湖劳动状况

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工人阶级的影响力提升

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中共早期组织已经成立

图416.中共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