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怀揣问号步入数学殿堂.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让学生怀揣“问号”步入数学殿堂

?

??

?

?

?

?

?

?

?

???

?

?

?

?

?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而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然而,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特别是接受学校教育后,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他们带着充满好奇的眼神和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却再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有人认为学生没有问题,说明都会了,其实不然,不信出份试卷考一下,不懂的、不会的还有很多,这一问题的根源仍是教育,大部分的师“问”生“答”。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答”的训练,而忽视生“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越学越不问,越不善问;越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正如有些专家所说的“去问题”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甚至根本不带问题进教室。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179-01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悬念,敢于质疑

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孩子生下不久就对什么都好奇,开始学会说话以后,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了这样一组题:20×28×5、50×76×425×7×4。和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都在迅速地计算着,力求能超过我。而当我都准确迅速地算出结果时,学生就好奇问:“老师,你是怎么算的?”,从而主动地学习了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制造冲突,激活质疑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打破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引发认知冲突。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可以看这个数的什么呢?”教师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走进生活,快乐质疑

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利用媒体演示“笑笑当家”的故事:妈妈生病了,笑笑当家。她先到超市买食品,付钱;又去药店给妈妈买药,付钱;然后乘公共汽车回家,当然,在这个环节中,笑笑也付了钱;最后回到家,把剩下的零钱放进了储钱罐。把日常生活中买食品、买药、乘车等经常用钱的事情用一定的故事情节串连起来,并且把“笑笑”作为主角制作成课件,一上课就使学生的情绪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教师提问:“看完刚才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要用人民币”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纷纷抢答:“买东西要花钱。”“乘公共汽车要花钱。”“要懂得关心妈妈,妈妈生病了,要给妈妈买药。”“不能乱花钱,要把零用钱存起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呀,生活中用钱的地方可真多呀!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吗?”由于课始教师积极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对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已经直观而形象地感知到了,因此,学生兴奋、积极地交流着……课堂气氛显得非常热烈。开放课堂,善于质疑一位外国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中国学生比较适应于特定问题情境解法的学习,而美国学生则善于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含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并需要更多创造性、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东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鼓励学生善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结局问题。如在第一册教材中可以安排这样的开放题:()-()=1引导学生想:括号里可以填几?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有序性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当学生充分发言后将他们的答案有序排列,并让学生说一说

文档评论(0)

186****7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