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祖杂剧时空结构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郑光祖杂剧时空结构研究

?

?

龙灿宇

〔摘要〕郑光祖杂剧的时空结构体现了传统中国艺术点线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写意风格,故事发展不受现实规律束缚,具体时间不明;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通过剧情浓缩与延伸有节奏地展示线性时空流变;场次变化多,小场明显多于大场,不注重“再现”具体的人、事,而重在“表现”情绪和意识。

〔关键词〕郑光祖杂剧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名列“元曲四大家”的郑光祖是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主要代表,“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1],声望颇高。而与前人不同,当今学界对他的评价却是贬多于褒,褒之者主要在研究《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二剧语言艺术的基础上,高度肯定曲文的优美,如于学剑的《郑光祖戏剧:清丽俏婉临风生珠》[2]、吴乾浩的《王粲登楼的语言艺术》[3]以及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4]中的评价,贬之者对剧本的结构、戏剧冲突颇多指责,如郝延霖《衰落阶段的元杂剧》[5]、赵海选《白璧含瑕智者有失———浅谈郑光祖作品中的疏漏》[6]等,甚至指出郑光祖被列入四大家“实未免有些颠倒得可怪”[7],即使语言成就很高,但在整体上仍难与关(汉卿)、马(致远)这些一流曲家相提并论。可见,就总体研究趋势而言,研究者们对郑光祖杂剧的解读和界定缺乏热情和更客观的关注。

著名戏曲研究家黄天骥曾谈到他对戏曲研究现状的思考:“在剖析戏曲作品时,往往只着意于捕捉戏剧矛盾,抓住人物性格的冲突,审视矛盾的契机……但不能解决中国戏曲评论的全部问题。因为我国的古代戏曲,既是‘戏,也是‘曲。所谓‘曲,实即诗”,“加上戏曲作家,往往就是诗人,当他们安排关目,表现人物的时候,不可能不受到诗歌创作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而诗歌创作,最重‘意境”,“有意境的剧作未必有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性、舞台性或会稍逊,但是,如果一味以苏欧话剧的标准来衡量……从而否定或者贬低这些戏曲作品的价值,那就不符合实际了。”[8]黄先生的话不无道理,以抒情、写意以及点线式时空结构为核心的中国古典美学观念潜在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戏曲创作,结构设计、情境营造等都有着与西方戏剧重叙事、写实及线块式结构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如果单纯以后者为标准进行评价的确有所偏颇。因而,本文拟从郑光祖剧作的时间与空间结构设计入手,探讨其备受今人诟病,然而实具传统点线特征和写意风格的时空艺术。

一、郑光祖杂剧的时间结构

“叙述乃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段落”[9],中国戏曲的叙述同样展现了时间流动的过程与节奏。一般来说,戏剧时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剧场时间,指舞台表演或观众观演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内在戏剧时间,指剧中故事发展所“经历”的时间,即剧本叙事时间;三是外在戏剧时间,台词中涉及的背景或远景事件发生的时间[10]。本文所论戏剧时间,若无特别说明的,均指内在戏剧时间。

郑光祖现存杂剧八种,除《周公摄政》仅存元刊本,科白不全难以辨析以外,其余七种都突破了真实生活时间的限制,在时间处理上呈现模糊化、自由化、线条化的特点。

郑光祖没有刻意去说明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虽然他留存至今的杂剧多取材于历史,有大略的时代背景,但作者的创作本意并非再现史实,而是寄寓情思,所以不论是借汉代文人王粲《登楼赋》之题予以发挥的《王粲登楼》,还是源自历史演义的《三战吕布》,都没有指明具体年月;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时间标注也不是特别明确,只以只言片语提示大概时间或在写景文中间接暗示时间推移,例如《智勇定齐》里提到齐国倚仗无盐女“三年不行进贡”,到底是指无盐女封后三年,还是事件发生的前三年,却没有交代清楚,还有《王粲登楼》中,王粲被迫淹留荆州,具体是多久剧中没有说明,只隐约言及在此期间“荆王辞世”,再待到他登楼抒志时,说白和唱词中有“西风塞雁添愁怨,衰草凄凄更暮秋”、“看了这秋江呵,越搅得我一片乡心碎”这类提示,可见已是秋天,除此之外,并无其它时间说明。不过,这些对时间的模糊处理并不妨碍观众理解剧情,受传统说唱艺术影响,中国戏曲在叙述中注重事物发展的延绵不断,而不是特定时间下的某一矛盾,因此当郑光祖杂剧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从头至尾、丝毫不乱地展开叙述时,各个具体的时间点是否清晰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样一个模糊的框架内,时间的活动变得更为自由,作品不受现实生活规律的约束,可以将无限的时间纳入有限的篇幅当中。如《伊尹耕莘》,从伊尹降生到他成年后辅佐成汤,前后约摸几十年;《倩女离魂》里倩女灵魂跟随王生“三年光景”;这就是所谓的“一句慢板五更天”,剧情飞速发展,与故事通常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古希腊戏剧创作原则截然不同。对于如此自由的戏剧时间,郑光祖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处理,一是剧情浓缩,通过剧中人物之口简要介绍那些无需重点刻画的情节事件,像前面所提到的《伊尹耕莘》时间跨度极大,第一折婴儿伊尹被伊员外收养,到第二折上场时就已经成年,这段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5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