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从有为到有位
编者按语: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研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路径,2023年10月22日,由江苏理工学院主办,《职教通讯》杂志社、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刊校共行动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从有为到有位”。会议邀请了《职教通讯》的六位作者代表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主题,从理论层面作了深入分享与交流,本期的“专家笔谈”即为他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期待这次分享能为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理论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职业教育强国的三个维度
从内涵上看,教育强国不是一个新的政策概念,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都将教育摆在了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但当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环境和人民大众对教育的需求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一是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竞合关系持续深化,维护供应链安全和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基础;二是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中国坚定了走发展实体经济、指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路径,尤其是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入价值链中高端;三是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质量教育有了新需求,尤其是随着就业年龄不断推后,高质量就业岗位的有限性和文凭市场通货膨胀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过度教育”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在无形中加剧了老百姓的教育焦虑感。这些新变化、新形势为构建教育和国家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参照,也赋予“职业教育如何强国”这一命题以新的内涵和努力方向。结合近年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以及数轮职业教育专项的实施成果,职业教育可以从人力资本供给、技术资本生产和文化资本传递三个方面发挥独特的强国功能。
一、职业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的高质量供给,夯实产业扩张和升级的队伍根基
人力资本的提升是教育作为制度化社会活动的基本功能,也是教育强国最直接的表现。如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人力资本供给功能,主要有以下三条路径。
一是进一步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延长人力资本供给周期。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究竟应该维持何种比例,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表现有所不同,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政府是否需要设计以及如何设计不同类型教育的人才供给数量。由于我国公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绝对主体,因此,政府资源的投入数量和方向体现了国家在人才供给上的意志。而政府对不同类型教育办学规模的设计,来源于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双重影响。受思想观念的规制、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信息壁垒的阻隔、利益考量的不同等因素影响,两大市场的诉求在很多时候并不一致,这就导致政府在学位的供给上陷入两难境地,最典型的便是社会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的争论。而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存在的需求冲突,其根本原因来自于受教育者对未来生涯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通道不确定性的疑虑,以及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制度没有充分得到贯彻和落实,从而让不少民众认为高质量就业的前提是尽可能接受系统性的教育。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强国,有必要延长人力资本的供给周期,强化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和互通式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可及性强的职业教育学习途径和学习成果等值认定制度,以帮助劳动者适应不断革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
二是从专业目录改革入手,优化人力资本的供给结构。一直以来,我们都在遵循“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发展思路,让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实现尽可能高的匹配度。尽管在逻辑上这一命题没有问题,但在现实层面这种高匹配度是难以实现的,或者说如果真的完全实现了,可能会破坏职业院校相对稳定的专业布局和发展根基,因为不少专业性强、重资产的专业很难在一朝一夕就能建成,如果随产业的逐步退出而停办这些专业,会导致专业发展资源的浪费。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不少职业学校因专业关停而无课的教师,会被调整到其他专业或公共课中任教,这尽管也是无奈之举,但不可否认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的行为。笔者认为,解决专业与产业匹配的关键举措在于专业目录设计的颗粒度问题。目前专业目录中的不少专业,其自身内涵不清、专业性不足、颗粒度过细,从职业目录向专业目录的转化仍存在“因岗而设”、教育价值不足等问题。不少学校的某些专业一哄而上,过几年就草草收场。而在职业世界中,不少岗位的任务之间高度同质或交叉,岗位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跨岗位、跨专业、多元能力的情境层出不穷,不少岗位在招聘时要求从业者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历。因此,优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政府顶层设计,就必须抓好专业目录改革这一关键要素,从专业设置入手,拓宽部分专业的内涵,裁撤一些不合理的因岗设置专业,提升专业的知识专业性和能力独特性,从而优化人力资本的供给结构,从供给侧层面更灵活地实现专产匹配;同时,对于一些与战略产业相关的、培育周期较长的专业,应超越服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