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部分 专题9 文言文阅读 基础夯实篇 第1讲 文言实词.docx

26第二部分 专题9 文言文阅读 基础夯实篇 第1讲 文言实词.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q\x(基础夯实篇)

第1讲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高考四大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通假字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释义

举例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通”表示

训练1.(链接教材)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通,。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通,。

(3)举酒属客(《赤壁赋》)

通,。

(4)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通,。

(5)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通,。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通,。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通,。

(8)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通,。

训练2.(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

B.时遂年七十馀,召见 召:通“诏”,皇帝的命令

C.不副所闻 副:相称

D.上闻遂对,甚说 说:通“悦”,高兴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译文:

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译文:

命题角度二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类型

示例

词的

本义

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

引申义

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

比喻义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

假借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训练3.(链接教材)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