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docx

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

?

摘要目的:观察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系统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GMFM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MF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GMFM评分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髂腰肌痉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悬吊技术;康复训练;痉挛型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它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痉挛性脑型瘫痪在脑性瘫痪中发病率最高,以锥体系受损为主,患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1]。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以被动训练为主,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采用悬吊技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12岁,平均(6.0±2.2)岁;对照组中男19,女16例,年龄3~11岁,平均(5.8±2.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疗法,每次60min,每天1次;传统运动训练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每次30min,每天1次;同时辅以推拿、针灸、水疗、中药熏蒸等,3个月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系统进行治疗,开链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进行髋关节屈曲、伸展训练及膝关节屈曲、伸展训练),双臂抱肩,髋关节轴向悬吊,用吊带固定踝,拉高绳索使腿略高于水平面,行髋关节外展、内收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双臂抱肩,弹性绳索系于大腿远端,垂直悬吊高于床面15cm,腿伸直向下压悬吊带,逐渐增加绳索弹力,从远端逐渐向悬吊点移动进行伸髋训练;患者取侧卧位,弹性绳索系于大腿远端,垂直悬吊高于床面25cm,方法同伸髋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弹性绳索系于膝部,屈膝,垂直悬吊高于床面15cm,使足跟向下压悬吊带,逐渐增加绳索弹力,吊带系于足跟行伸膝力量训练。闭链训练: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搭桥及单腿悬挂,利用腰部的弹性悬吊带的减重作用在水平面上作运动训练。每次做5组动作,每次30min,每天1~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判定标准

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评价患儿治疗前及治疗一个疗程后的髂腰肌痉挛状况,分值越低,说明髂腰肌痉挛越轻。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价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分为5个功能区,共88项,分值越高,粗大运动功能越好。疗效判定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总分提高不低于20%为显效,提高1%~19%为有效,未提高或下降为无效[2]。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MAS评分及GMFM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GMFM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MF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GMFM评分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比较

2.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中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是通过悬吊装置的减重作用使患儿处于舒适的姿势,消除其紧张心理,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在实现有效控制运动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全面保护的作用,使肌肉和关节逐渐活动到最大耐受范围,或者再做进一步的牵引,注重稳定肌的训练,开始时采取低负荷等长收缩训练,之后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并增加训练负荷,恢复肌纤维张力性,保持关节稳定性;另外进行感觉运动训练,提高患儿感觉运动控制能力[3]。

采用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链训练主要训练单一肌群,以激活运动的原动肌和协同肌;闭链训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主要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