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汉字字源融进语文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将汉字字源融进语文教学

?

?

在语文教学中,我逐渐感受到,将汉字字源融进语文教学,大有好处。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写错字,写别字。机械记忆,又容易忘记。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起源,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组合体,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就不能只讲音、形、义,还必须了解字形与音、义的关系。这样解释,学生就会懂得古人的造字意图,懂得每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书写,从而会对每一个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不会写错,还会从中品味出许多古文化的内涵。那么都从哪些方面来引入对文字资源的探寻呢?

首先,在识字写字中引入。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了一个词语“人声鼎沸”,学生问我:“老师,这个字和眼睛有关系吗?注解里写的可是一种器物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询了“鼎”字的由来。这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那所谓“目”中的两横,原来是器物中盛装的液体,完全和眼睛无关。这样,理解了字形的同时也记住了字义,就很少有同学书写错误了。

其次,在古文的学习中引入。在学习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时候,我引入了“豆”的字源,即甲骨文字形,让学生明白,它是一个象形字,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或有盖。这样就了解了这个“豆”字的本义。而现在叫做“豆”的植物,在古代叫做“菽”,“豆”与“菽”在古代的读音相近,两字渐渐通用,大约到秦汉之际,人们就用本为器物的“豆”代替了“菽”,开始把植物“菽”叫做“豆”了。这样讲解本义,学生就可以解除“豆”为什么不是植物,而解释为器物的疑问了。

第三,可以在古诗词的讲解中引入。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有这样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本来没有什么难写的字,可学生偏偏把“班”就写成了“斑马”的“斑”,为了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我把“班”字的金文和小篆都写在了黑板上,边写边给学生讲解,这个“班”的本意是用刀将一块玉石从中切开。《说文解字》说:“班,分瑞玉,从珏,从刀。”意思是说“班”的含义就是将一块美玉用到从中切开,它的结构是由“珏”和“刀”组成的,这个字是个典型的会意字。从金文和篆文的字形上来看就是用两块玉中间插着一把刀,表示将美玉从中切开。

在教学过程中,我追寻汉字的本意、学习造字法、区别通假字和异体字、古今字,让学生了解一点文字学知识,不仅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更清楚地记住汉字的书写结构,而且使学生对于中国的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多一点汉字学的知识,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也增添了无尽的趣味:不时地在黑板上写上几个篆文,偶尔再绘上几个象形文字,会让语文课堂古色古香。是的,汉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神奇之窗,让我们去探寻汉字那神奇的世界。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158****03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