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报道应增强亲和力.docxVIP

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报道应增强亲和力.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报道应增强亲和力

?

?

摘要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报道的亲和力问题成为媒体和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要使经济报道具有亲和力,必须强化受众本位,从社会和生活视角拓展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迅速组织经济热点、难点的深度报道,注重文本创新,增强经济报道的易读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报道亲和力

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报道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全球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可能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各方面的经济信息等。要搞好经济报道,服务经济建设,增强经济报道的亲和力是必然要求。所谓“亲和力”,在新闻传播学上是指报道与受众之问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等。我们采写的经济报道,应具有亲近、吸引、易读等特征,让受众愿意看、喜欢看、看得懂。

一、金融危机下经济报道需要更具亲和力

从传媒角度来看,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传媒不得不面对三个问题:一是传媒自身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发挥优势并尽量减轻金融危机对自身的影响;二是传媒如何维护好公众对危机的知情权;三是如何进行危机的舆论引导,保护公众利益和保持公共理性。这三个问题,都与经济报道的亲和力紧密相关。可以这样说: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传媒内容产品,亲和力强了,受众多了,广告自然也就多了,这也是媒体面对金融危机的重要策略。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涉及传媒更高层次的社会功能,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下,政府、企业、公众、传媒自身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帮助企业、公众克服急躁、焦虑、彷徨等心理,引导企业和公众树立信心,需要传媒在进行经济报道时,做到关注各方利益需求,自觉关注因经济危机产生的新的经济现象,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耐心细致地深入浅出地及时传递全面客观公正的经济信息,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和实用价值。这也要求经济报道应更具有亲和力。

从受众角度来看,人们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普遍关注,但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和自身生活到底有哪些影响,有哪些机遇,企业如何解困发展,百姓如何理财、如何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如何对国际经济和本国经济的走向审时度势、如何应对和化解危机、如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保持信心等等问题,由于经济理论的专业性,很多人的认识是模糊的不全面的,人们有很多困惑,他们需要有说服力的明白的解答,这就要求经济报道从专业到通俗,从“小众”到“大众”,从人们最能感受、最易理解的角度着笔,紧密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以喜闻乐见的语言帮助人们解疑释惑。这一点,可以从法国经济类报纸在金融危机中销量大增,经济类专业网站的点击率大幅上升得到很好的例证。据统计,2008年9月,法国最大的经济类报纸《回声报》销量比去年同期大涨了21.5%,刷新该报历史上的月销售纪录;法国第二大经济报纸《论坛报》由于头版头条的“摆脱危机的20条建议”广受关注,当日报纸的销量大涨35%以上。正是由于人们对金融危机蔓延下的法国时局感到忧虑,人们对经济报道才有了更多的依赖和需求,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经济报道更是得到受众喜爱。

二、金融危机下经济报道“亲和力”的路径选择

尽管受众和业界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有些经济报道离“亲和力”始终有那么一段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对金融危机下的经济热点和难点关注不够;对新出现的经济现象新闻敏感不够;报道较陈旧空洞,缺乏深度;重术语的堆积,不重通俗化解释;重数据使用,不重数据解读;宣传味较重,有时甚至白话自语,与民间话语形成距离;受众定位不明确,未形成自身风格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与经济报道本身的理论性、综合性、专业性较强有关,更与经济报道的方法和理念有关。

1强化“受众本位”,综合考察经济事件、经济现象和人的活动

人是经济生活的主体,以人为本的经济报道才会具有亲和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报道时,从人本角度确立报道对象,不仅要反映物化经济的力量,更要探讨经济与人的辩证关系。这里所讲的人,是具有思想、情感、性格和价值观念的人,而不是被某项政策、措施、观念、经验等图解的人。如果我们在经济报道中融合了人的情感,把受众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那就缩小了距离,增加了亲近感。

《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文章《机器替代人的三波洗礼:珠三角劳动力新供求关系真相调查》,关注的原本是金融危机下传统区域竞争力的消亡及新竞争力的形成、区域利益的重新布局等问题,但记者在报道中却始终抓住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在这篇经济报道里,我们看到了为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岗位员工而发愁的一家大型电子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李树发,东莞市南森工艺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晖,深圳市劳保局工作人员、结合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仲衡保险公估公司的执行董事管仲华、合肥工业

文档评论(0)

186****7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