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12《石钟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石钟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石钟山记》教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文脉,感受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富于哲理的思考,把握其中承载的文化理念,学习作者质疑和求实精神。

3.感受作者表现的景趣、情趣、理趣融为一体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表现的景趣、情趣、理趣融为一体之美。

难点:感受作者所阐发的“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明确:都是写景说理。

(1)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景说理的游记——《石钟山记》,跟着苏轼去游石钟山。

【任务一】得景趣

活动一:赏出游之景

首先让我们跟随苏轼的目光,看看石钟山之景。

1.找一找文中对于石钟山之游的正面描写并朗读。

明确: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2.从表达方式上来说,这是——描写,这段景物描写是从哪几个角度、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的呢?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远近结合的手法,把大石、栖鹘的形态和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

3.思考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特点?

明确:阴森、雄奇、阴森恐怖、毛骨悚然、幽暗、恐怖。

4.大家有没有觉得有小小的意外,我们说一般的景致都是和谐的、壮阔的、缤纷绚烂的,那为什么苏轼描绘欣赏这样的景致?

明确:

(1)作者描绘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描写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2)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景色的,而苏轼在“心动之余,还能继续探险,说明在这样阴森可怖的景致中,他也有所得。我们曾经学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像他能欣赏悲凉的秋景一样;就像柳宗元自称“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有我也”,能从奇景异状获得乐趣一样,这种阴森可怖的自然景致也可以是我们观察欣赏的景色。苏轼能捕捉这样的景致,并从中得到一些趣味,我们可以称之为文人的景趣。

【任务二】知情趣

活动一:探出游背景

1.石钟山之游,背景是什么?具体一点,此时此刻的苏轼以及和他一起出游的谁(苏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为何去石钟山,从文中的注解可以看到?

明确:苏轼送儿子上任,而且自己也在调任途中。

补充:我们看过学案中的写作背景就会知道,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调任,这是一次被贬。苏轼在1079年遭受了一次巨大的挫折——乌台诗案,而此时是1084年,已经过去五六年了,所以是在贬谪途中,只是从一个地方被贬到另一个地方,都远离京城,而此时长子苏迈去做官,文中写道“送之至湖口说明此时二人即将——离别。(板书:贬谪离别)

2.贬谪和离别的情绪如何?——悲伤痛苦。

3.在文中我们有没有看到苏轼的挫折和痛苦?如果你是苏轼,你此时是什么心绪,没有一般人所有的悲伤,反而是出游?——洒脱豁达,游兴十足(板书:游兴十足)

这种在挫折和困境中仍能保持洒脱、寄情山水的状态,我们可以称它为文人的情趣(板书)。一般的游山玩水并不稀奇,但在这样的逆境中仍然能保持豁达和洒脱就不简单了。

4.但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是离别前的强颜欢笑,马上要分别了,你在江西,我在河南,离得好远,我假装游兴十足,带长子出游,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看看在此前后他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到苏轼面对贬谪所表现出来的洒脱和豁达是伪装的吗?不像,反而是一种真性情。

活动二:明出游时间

1.接下来我们问个更具体的问题,石钟山之游选择的时间是?

明确: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至暮夜月明。通俗来讲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