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资本与劳动双重剩余的解读
?
?
【摘要】本文从企业理论视角对资本和劳动双重剩余现象进行了考察,首先论证了企业家雇佣资本和劳动的命题,指出企业家起着连接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在我国正是由于企业家的缺乏导致了资本和劳动双重剩余。其次,本文分析了资本与劳动双重剩余的根源,即企业家事后分得较低的租金导致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短缺。最后,本文针对这种双重剩余现象给出了一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资本和劳动双重剩余专用性收入水平
一、引言
我国出现了一种不平常的现象,即同时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双重剩余。对于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解释。黄泰岩(2001)和王检贵(2002)从发展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户籍制度把二元经济发展链条切断。肖耿(2006)从金融学视角出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高昂的交易成本。概言之,两者均归因于要素市场高昂的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一现象,不同的是前者是劳动力要素市场,而后者是资本要素市场。但问题是,如果假定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市场的交易成本均为零,那么两种要素就可以自由地结合在一起了吗?本文从企业理论视角对此加以考察,认为资本和劳动的结合还需有第三种要素——企业家参与,企业家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把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粘结在一起,在我国正是由于企业家这一粘性生产要素的缺乏导致了资本和劳动双重剩余。
二、企业家雇佣资本和劳动
我国企业理论领域曾有一场关于“资本”和“劳动”到底谁雇佣谁的争论,学者们各执一词,难分上下。本文认为两个命题均有失偏颇,其原因主要在于对“资本”和“劳动”的概念外延界定不清,以至于对第三种要素——企业家人力资本有所误解。一方面,“资本雇佣劳动”主要是由于把“企业家”归入资本的范畴,其实质为企业家雇佣劳动;另一方面,“劳动雇佣资本”主要是由于把“企业家”归入劳动的范畴,其实质是企业家雇佣资本。两方面合一,即为本文要证明的命题:企业家雇佣资本和劳动。
1、“雇佣关系”因何而来
企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特别的市场契约,其中非人力资本主要指货币资本,而人力资本包括工人、经理和企业家。如果把企业看做一般的市场契约,那么企业和市场就没有任何区别,这是张五常(1983)的主要观点。如果说两者有区别的话,那么无非是一种契约发生在要素市场,而另一种契约发生在产品市场。周其仁赞同科斯(1937)的观点,但不赞同张五常的观点,认为企业契约不同于市场契约,其特别之处在于企业的契约中引入了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有其产权特性,即只属于个人和非激励不能调度,因此企业的契约在事前不能完全规定各种参与要素及其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而总要把一部分留在契约的执行过程中再加以规定。
本文赞同周其仁关于企业的契约与市场中契约不同的观点,但不同意他指出的区别之处,因为在市场契约中同样也有人力资本参与。本文认为,由于企业契约中出现了中心签约人,伴随其出现产生了“权威”,而这一中心签约人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劳动”,而是“企业家”,因此应该是企业家雇佣资本和劳动。
2、企业家雇佣劳动:来自“资本”雇佣劳动的证明
张维迎教授(1995)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以下简称“张文”)中使用纳什均衡讨价还价博弈的企业模型,证明了“资本雇佣劳动”这一命题,其论证过程非常严密,由假定推导出的结论也能够令人信服。张文假定,企业家能力在人群中不均匀分布和难以观测,其经营能力属于私人信息(必须支付成本方能观测得到)。对于一个没有企业家能力的人来说,通过谎称其经营能力可以从中获利,因为他将成功的收益归己,将失败的损失推给他人,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依据“柠檬法则”,最终那些劣质的企业家就会把那些优质的企业家逐出市场。为了克服企业家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且为了节省直接甄别企业家而支付的高昂信息成本,张文进一步假定,对所有个体而言,每个人拥有的资产是易于观测到的公共信息。因此,张文把“财富”作为判断一个人的企业家能力的信号,在效率的标准下,“资本”理所应当雇佣劳动。
可以看出,资本雇佣劳动这一命题中的“资本”既非货币资本,也非企业家人力资本,而是货币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混合体。这正是古典企业的典型特征,即货币资本和企业家才能集于一身,更造成了经济学上一个笼统的“资本”概念,“资本家”就是这种笼统的古典资本的人格化代表。资本家在古典企业里一身多任,他并不需要作为财务资本家的自己与作为企业家的自己签订契约。这就足以构成“资本家拥有古典企业”的认识论起源。而人们常常认为的早期经济发展中“资本的相对稀缺”,现在看来不过是对企业财务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不加区分的一种模糊判断而已。换言之,即使在古代,真正稀缺的也是企业家人力资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