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解郁组方思路及其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pptx

越鞠丸解郁组方思路及其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越鞠丸解郁组方思路及其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一、越鞠丸组方思路分析

1.诸郁以理气为本,气畅则郁舒

越鞠丸用于治疗郁证,以理气为基本思路,气郁是六郁关键,气郁则诸郁起,五郁不解又加重气郁。

后世观点如“气行则血行”“治痰先治气”“宜降气不宜降火”等也体现了理气的重要性。

2.治郁证从中焦着眼,以复升降消导

朱丹溪认为诸病多生于郁,郁多在中焦,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是“六郁”病机关键。

越鞠丸中苍术、川芎为“总解诸郁”之主药,中焦脾胃为五脏六腑之主,六郁互为因果且相互兼夹,中焦升降传化失常为病机枢纽。

越鞠丸理气秉承“凡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的原则,合中焦升降之序,诸药合用使脾胃气机顺畅,阴阳脏腑之郁得通利。

二、痤疮的发病与“六郁”

1.气郁

好发人群:痤疮好发于青春期少男少女,因肝气旺盛,阳气内郁不得升发易发痤疮。

形成原因:情志不畅、少动、饮食不调。

临床表现:气郁为主的痤疮患者,郁轻则痤疮色红,伴瘙痒疼痛,常有情志不畅;郁久则痤疮色暗,多兼夹湿象、热象,女性多见经行乳房胀痛或伴痛经血块;舌象多变,脉多沉弦。

2.血郁(血瘀)

病因病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痤疮之血郁(血瘀)主要有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气滞可致血瘀,血瘀亦可引起气滞,血瘀日久可郁而化火,火灼津液则生痰,临床上血郁常兼夹气郁、火郁、痰郁。

临床表现:血郁明显的患者痤疮多颜色暗红,疮形坚硬饱满,瘢痕结节久不消退;女性患者常伴痛经血块;舌质暗红,舌上瘀点,苔薄白或微黄,舌底静脉怒张,脉细无力或脉弦。

3.痰郁

病因病机:百病多由痰作祟,痰郁或因饮食不节、脾气受损、运化失健而生痰,或因素体火盛、灼液成痰。痰随气行停滞于肌肤腠理,致气滞血瘀,兼夹其他五郁为患。

临床表现:痰郁明显的患者典型表现为囊肿型或结节型痤疮,结节坚硬,疼痛不甚,胃痞纳呆,或呕或利,或形体肥胖,舌苔滑腻,脉滑。

4.火郁

病因病机:临床上火郁明显的痤疮患者多表现为红色炎性丘疹,常伴有皮肤烘热感、烦躁,且常合并便秘、口臭口苦、呃逆反酸等胃肠道症状。形成痤疮火郁的关键在于气机壅滞,火郁易耗伤阴血,灼液为痰,炼血成瘀,形成痰瘀互结,常与湿郁相兼。

临床表现:火郁与气郁、痰郁、血郁、湿郁常密切相关。

5.湿郁

病因病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临床上无论外湿或内湿,均可郁而成痤。现代人多因阳气不宣、嗜食甜腻、涂脂抹粉等致湿郁,湿郁常与火郁相兼,与气郁、食郁也相关。

临床表现:湿郁明显的痤疮患者,多表现为头面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痛痒,或伴脓疱,夏季皮损加重,伴纳呆倦怠、便溏不爽、汗出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6.食郁

病因病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现代人喜食甜腻、油炸,饮食不节,肠胃乃伤,外加情志不畅,肝木克伐脾土,脾气受损而运化不及,水反为湿、谷反为滞,食郁由生。

临床表现:食郁明显的患者除见痤疮相关症状外,往往伴有腹胀纳呆、嗳气、泄泻、腹痛等中焦升降失常之象。

三、基于越鞠丸组方思路自拟解郁消痤方治疗痤疮

1.方药组成:

苍术15g、香附10g、川芎10g、白术30g、茯苓30g、栀子10g、僵蚕10g、蝉蜕6g、姜黄10g、大黄5g、生甘草6g。

2.组方思路:

苍术疏泄阳明之湿;

香附行气解郁;

川芎通阴阳气血;

白术补脾燥湿、健运中焦;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

栀子清三焦郁热;

僵蚕、蝉蜕散风清热、升阳中之阳;

姜黄行气活血解郁;大黄通腑泻热;生甘草调和诸药。

3.随证加减:

气郁明显者增加香附、川芎用量;

血郁明显者加桃仁、红花;

痰郁明显者可加半夏、胆南星、浮海石、瓜蒌、贝母等品;

火郁明显者可加发汗之品,如葛根、麻黄之类,或采用放血疗法;

湿郁明显者,在外在表采用发汗祛湿法,在内之湿采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之品;

食郁明显者,可加山楂、麦芽、神曲等消食化积之品,配合饮食调摄。

四、验案举隅

1.病例:

患者王某,女,23岁,面生红色丘疹1年余,曾以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多西环素口服、复方黄柏液涂剂外擦,疗效欠佳。刻下症见:形体中等,皮肤油腻,面部红色炎性丘疹,部分丘疹顶部可见脓疱,多分布于口周及面颊,皮肤烘热感,烦躁性急,汗多而黏,口臭,入睡难,纳呆腹胀,便溏不爽,小便少;平素经行乳房胀痛,月经量少、痛经血块;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舌苔黄稍腻,舌尖点刺,脉沉细而数。西医诊断为痤疮;中医诊断为粉刺,辨证为气滞血瘀、湿热搏结。

2.治疗:

以解郁消痤方加减。

初诊:处方用药苍术15g,香附10g,川芎10g,白术30g,藿香10g,佩兰15g,茯苓30g,神曲10g,栀子15g,淡竹叶10g,生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300mL,分两次于早晚饭后温服。并嘱精简护肤,勿化妆,规律作息,饮食忌辛辣甜腻冰镇之品,每日练习八段锦,以全身多处出现汗珠为度,汗出蒸发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