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疍家人水上婚嫁水之粤.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斗门疍家人水上婚嫁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仲峰水之粤——南粤文化概览

疍家人1疍家历史2斗门水上婚嫁3CONTENTS目录

疍家人PART01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斗门疍家人的民俗——水上婚嫁。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疍家人。在中国东南沿海,聚居着一个名叫“疍家人”的族人群体。他们不是独立民族(多为汉人)。疍家可以说是我国沿海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疍家,这一称谓过去有人认为是因为疍家人常年以舟为家,生活在海上,如蛋壳漂泊于海面,所以称为疍家;也有人认为疍家人常年在海上与风浪搏斗,处于险恶的生存坏境,和独特的谋生手段,生命无保障,如同蛋壳般脆弱,故称为疍家。他们因为常年漂泊海上,在解放前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

疍家历史PART02

对于疍家人的来历,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公元前110年,闽越国人被汉武帝征服之后,一部分流落江海,史称“水疍”?。汉武帝元封元年派兵平闽越后,部分闽越人逃入闽东南沿海等地。久而久之,这些遗民就舟居水处,四处漂泊,形成我国历史上独特的水上居民,也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以舟为家,与水为伴的文化——疍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疍民备受欺凌,他们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岸上的原住居民还规定“疍民”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科举的名册中也从来没有“疍民”的名字。官府也不把流动渔民入册,他们也没有户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疍民才陆续上岸定居。疍家历史

疍家历史疍家人由于没有田地,以水为生,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在旧社会也因此受到陆居族群的排斥与歧视,由此也造就了疍家人在族群内部相互通婚的传统。

斗门水上婚嫁PART03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是广东省珠海市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斗门是著名的水乡,水上婚嫁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记载,广东当时有“陆上人家”、“山上人家”和“水上人家”。“陆上人家”从中原迁徙而来,“山上人家”即如今的客家人,而“水上人家”以船为家,被陆地人排挤,不得上岸。直到雍正七年,官府才允许他们上岸务农,与陆人混居,于是,在斗门形成了独特的水上婚嫁。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斗门水上婚嫁风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1862-1908)。

疍家阿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双方已早早为她对好阿郎的生辰八字,“过大礼”、“叹家姐”过后,只等待着一场浪漫的水上婚礼。出嫁之日,母亲一边为阿妹梳头一边唱着送嫁的“咸水歌”,这也是疍家人的特色。戴上凤冠。披上喜服,阿妹就要正式出嫁了。出发前,阿妹须得敬拜海龙王,以竹席铺船,求得一切平安顺遂。婚船缓缓行去,在河涌的另一头,是等待着迎亲的阿郎。船只停泊后,新郎将船上装有观音和喜牌的盆拿上,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跟随着新郎,将新娘正式迎娶入门。吃过渡水饭,拜堂闹洞房,新娘子经过三朝回门,便算是完成了一场完整的水上婚礼。斗门疍家人水上婚嫁“土”而有风情。它不仅是一种民俗,也代表着一种传统的地域文化,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带动了群众性的民歌创作和演唱活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2023谢谢聆听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