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多元提升路径探索.docx

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多元提升路径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多元提升路径探索

?

?

倪炎王凯王亮

摘??要:文章针对工科大学生无法满足工程岗位创新发展需求的现状,剖析了创新项目执行考核、学分认证、培养计划落实以及人才供需匹配面临的困难与影响因素,提出拓展创新基地建设与竞技类项目参与渠道,调整切实可行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开展海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并按照“新工科”建设思维多方位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多元提升路径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学生参加大创项目、科技类比赛和实践项目等方面效果显著,全面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工科;创新平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国家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建设和培养创新类科技人才是国家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1]。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创新类人才的一大摇篮,国家对其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肩负着选拔、培育和教育工作[2]。目前高校对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工科院校培养出的创新实践类卓越工程人才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达不到行业标准,高校亟待优化和改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工作。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国家出台了有利于改善工科类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政策,譬如新工科建设中要求高校注重对创新型卓越人才的培养,将创新类人才培养计划列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并调整培养计划[3],针对这一目标高校还需坚定执行和稳步落实。

一、工科院校创新实践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创新项目缺乏强力的基础和指导,创新学分考核机制不够严谨

工科院校本科生一般在大一学年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本认识;大二第二学期或大三阶段自主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相关项目。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易出现多重问题。表现在申报书的书写过程中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人指导;项目申报成功后需要1~2年的时间完成,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不能持续督促和跟踪,特别是项目中间阶段的实验积累工作易被忽视,指导教师作用发挥不大;存在项目中期检查或结题时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项目完成得虎头蛇尾。总体而言,高校对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深入和全面,特别是各级各类竞赛或项目的参与度以及获奖率在全体在校生中所占比重较小。一方面由于高级别竞赛研究生的综合表现远强于本科生,在选拔过程中更容易表现突出,久而久之,本科生的参与度持续降低。另一方面本科生认为自身不具备参加各级竞赛的能力,觉得自身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对于竞赛大部分本科生持观望态度,导致本科生很少有机会去锻炼和培养其创新能力。本科生在大学阶段需要取得相应的创新学分才能达到毕业条件,但目前对于创新实践学分的认证还存在着漏洞。部分本科生在即将毕业时发现创新学分没有修够,就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获得学分,但高校对小论文质量等具体要求没有明确说明,更缺少严格的标准,导致创新类学分水分较大。

(二)创新培养计划实施过程遇到难题,无法切实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卓越工程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工程人才而制定的[4],高校在稳步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高校院系根据计划设置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并实行分班制教学,在优势学科中率先设立卓越工程师班,单独培养资质较优的学生。卓越工程师班与普通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和实践实习两大方面。高校通过在课程具体内容中提高应用实践的比重、增加实践实习学分等方式对卓越工程师班进行调整和改革。但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培养,发现学生在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不明显,就业去向也与普通班并无明显差异,培养效果不够显著。并且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大部分实习实践时间都在大四阶段,学生需要在外地进行长达3个月乃至半年的实践和学习,相较普通班毕业所需学分要多,导致卓越工程师班不再像刚推行时受到青睐和重视,开班人数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出现人数太少班级无法成立便直接将学生编入普通班级的情况。这一实际问题也影响了高校对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卓越工程师班的生源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部分高校对于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在学业排名等方面设置了一定标准,希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优秀学生对于卓越工程培养计划并未表现出太大兴趣。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工科院校越来越注重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仍存在差距。在本科阶段对学生进行創新实践能力培养时,学生多通过申报创新训练计划或参加各类竞赛等方式锻炼创新能力,但申报或参加的项目大多采用模拟实际的方式进行,很少能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切实得到能力的磨炼,学生很难有所收获。另外,在实践实习的过程中,参观讲解的部分设置较多,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本科生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真正步入岗

文档评论(0)

136****0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