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及对策.docxVIP

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及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

?

论文导读:档案信息化是科学管理档案,拓展档案部门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为发展档案事业服务的长期战略任务。高校档案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初,便有诸多高校开发应用了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然而,此项工作虽然开展了20多年,但是总体进程缓慢,发展不平衡。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的一项重要的档案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接受过档案管理专业的专门培训较少,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乏力,又直接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从法的角度而言,目前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尚未形成体系,难以有效地解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建设,措施

?

档案信息化是科学管理档案,拓展档案部门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为发展档案事业服务的长期战略任务。高校档案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初,便有诸多高校开发应用了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然而,此项工作虽然开展了20多年,但是总体进程缓慢,发展不平衡。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的一项重要的档案建设。它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传输、应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实现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高校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提出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从1979年起,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等个别机构就陆续购置计算机设备,开始了档案管理自动化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至1985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档案馆成功开发并运行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1993年随着国家经济信息化战略的启动,大量电子文件问世,为此1996年国家档案局成立了“电子归档研究领导小组”,档案信息化逐步由自发进行转向自觉开展。1999年《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下发,同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档案局在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之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随后,国家教育部办公厅转发2000年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规划》,明确要求高校档案部门积极做好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建设。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向全国各档案部门发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尤其在2003年9月1日,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归档的电子公文应按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分类整理,并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制成纸制公文与原电子公文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并使两者建立互联。在这十几年间,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作为信息资源的核心管理机构,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在很多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对于这种“起步早,发展慢”的现象,是档案界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的原因

1.现代化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馆(室)共有72个,其中,档案馆61个,档案室11个;共有档案工作人员1129人,其中,专职人员750人,兼职人员379人,专职人员数量不足,兼职人员数量过大。在750名专职人员中,女性占70.80%,比例过大。在750名专职人员中,档案专业毕业的为450人,其余300人仅受过档案专业在职培训。

从目前多数高校来看,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不符合档案现代化的要求。一方面,缺少专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且现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不尽合理。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学历层次偏低,缺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5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