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pptx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二、高考考情分析;佛教传入;;导入新课;(1)佛教传入的历程;(2)佛教的影响;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惹尘埃!

——【唐】惠能;材料4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

材料5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材料6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材料7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已所用,大大强化了我国文化的优势,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故而,优越的地理环境、人口优势和文化包容性造就了我国的文化延续性。

——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1.“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2.(2020江苏)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梳理从明末清初到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

史实及影响。;明清之际;;第三阶段;;材料11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学再度开始进入中国。这一次,政府官员开始出使、考察、翻译机构的设立促使大量西学书籍的出版,新式学堂聘用大量外籍教员,并且开始派遣留学生。另外,这一时期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政治制度……总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组成部分,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并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

——冯天渝《中华文化史》;提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方面要兼收并蓄,学习一切民族、国家的“长处”“好的东西”;

另一方面不能“无条件地照搬”,要独立思考判断,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采用,使之符合中国的实际。;1.(2022北京)《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2.(2022全国)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