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金融业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一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状态,它预测经济的变化而调整其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刺激;当经济出现过热时,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在中国的政策管理中,中央银行以比较平稳的货币供应增长来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从一般货币理论来看,对于货币供应的增长,有两种不同的操控手段:恒定与权变。前者认为只要货币供应量保持固定的增长率,公众就会做出合理的预期,从而使物价收敛于稳定;后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应当随经济的变动而由中央银行随时进行调节。前者的缺点是太过于僵硬,在现实中无法运行,但后者由于政策制定者预测的主观性及公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冲突而受到挑战。因此不少国家采用预先公布货币供应量增长区间的方式进行调控。在中国,也有人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不是一个好的货币控制手段,而应以利率作为调控的中间目标。其实,中国的利率还处于管制阶段,中国的企业还处于对利率不敏感时期。在市场并无完全的利率决定权条件下,中央银行要放弃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转而用调整利率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总体上看,近几年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2003年GDP增长9.1%,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6%,消费物价(CPI)上涨1.2%;2004年GDP增长9.5%,货币供应量增长14.6%,消费物价增长3.9%。2005年货币供应量M2计划增长15%。
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手段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货币政策三大政策工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从2003~2004年,央行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20世纪90年代也多次调整过准备金率,尽管调整幅度大大高于这两次,但是,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这两次分别上调了1个和0.5个百分点,就产生了很大的市场效果,这说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日臻成熟。央行在市场上通过公开买卖国债,向商业银行体系放松或收缩银根,从而达到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使稳健的货币政策得以保证。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形成的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央行在国债买卖之外,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冲销人民币的过快增长。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2003年即达到14万亿元左右,2004年也有近12万亿元,大大超过其他证券市场的交易量。
利率手段的运用也日益重要。2004年初,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被放宽至央行基准利率的1.7倍和2倍;到10月,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和贷款利率的上限。特别是这后一次利率调整,虽然幅度很小,但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国际金融市场和一些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价格都为之而下跌。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这不仅说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而且说明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利率的提高,使市场得到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央银行对于经济过热的干预进一步加强。
央行也通过票据再贴现政策、窗口指导以及发布对某些风险的提示来实施宏观调控。我们可以看到,央行不再依赖于单一的政策来达到稳健的效果,而是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系列微调手段,前瞻性地出台系列措施,达到综合的政策效果。这种组合拳式的调控方式,将是今后的主要调控手段。
三稳健货币政策与稳健财政政策
在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2005年,财政政策正式从积极转向稳健,形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稳健,这是宏观调控格局的一个转变。
从199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针对当时的投资不足而实施的。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增加国债发行,为基础建设提供资金,从而拉动银行信贷的增长。据统计,每1元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需要大约4元银行信贷资金配套。在民间资本小,且不愿投资的时期,国家投资的拉动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一定增长,显得很重要。
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7%~8%的经济增长率现在回升到9%以上。经济过热的出现,使宏观调控从拉动经济增长转为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能源、钢铁、建材的需求大幅上升,形成巨大的需求空间。在利润的诱导下,民间资本大量进入这些短缺行业,成为本轮投资的一大特点。前几年呼吁对民间资本投资给予大力政策扶持,促进民间资本向投资转化,现在的民间资本投资已成为某些过热行业投资的主要力量。比如电力、钢铁、煤炭投资,已有很大比重是由民营资本拉动的。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个信号,表明政策的转向。但它并不表明过去为拉动经济而发行的长期建设债券就完全退出市场。财政还会继续为未完工的国家投资的基础建设项目融资,也会为过去发行的长期建设债券还本付息发行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