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西医预防及护理.docx

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西医预防及护理.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西医预防及护理

?

??

?

?

?

?

?

?

?

???

?

?

?

?

?

[摘要]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包括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踝泵运动,以及DVT的护理,包括预防护理、治疗性护理及开展新技术后的护理,科学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将着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机制;物理预防及踝泵运动;药物防御;中医防御

一、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

静脉血栓形成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DVT过程中,先是血小板黏附、聚集在血管内膜局部、释放某些活性物质,同时又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1]。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堆积逐渐增多,形成许多珊瑚状血小板小梁,使血流减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逐渐增多,纤维蛋白形成及沉积亦随之增多,并网罗血细胞,终成血栓[2]。手术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因此,重视DVT的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二、深静脉血栓的基本预防

1、(1)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立即将双下肢抬高30°[3],注意不要在窝或小腿下放置垫枕,以免造成小腿深静脉受压回流不畅。(2)麻醉作用消失后应鼓励并督促患者做患侧趾、踝、膝等关节早期主动、被动屈伸运动,抬高患肢,向心性按摩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并做肌肉等长收缩运动,2h约10次。(3)患者卧床的时间越长,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越高[4],嘱患者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鼓励患者尽早起床、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以及肌力锻炼。(4)密切观察双下肢皮肤色泽、皮肤温度是否一致,患肢肿胀程度。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并详细记录,以便了解患肢肿胀消退情况。(5)有计划的选择血管,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尽量采用留置针,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持续静脉不超过48h。

2、饮食指导:嘱患者选择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药物。

三、深静脉血栓的物理预防及踝泵运动

1、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其主要是通过主机内的气泵向套筒或绑带内的气囊进行充气及放气,有序地从足踝、小腿至大腿充气加压,实现对肢体的动脉周围阻力和皮肤血流明显增加,能有效促进腿部血液流动,利于肿胀肢体静脉回流,促进创面愈合,可以帮助腿功能活动障碍的患者增强步行能力和脚踝活动功能[5]。

2、梯度压力袜:根据弹力袜所产生的压力不同将之分成压力1~4级,通常选用压力1级(18~21mmHg,1mmHg=0.133kPa)和压力2级(22~32mmHg)[6]。

四、深静脉血栓的药物预防

1、抗血小板粘聚药物:采用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粘聚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已广泛用于临床,为预防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7]。

3、口服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类,最常用为华法林,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的形成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需注意其起效时间一般在服药后3~4d。

五、中医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淤血以及脉痹的范畴,患者手术治疗后身体虚弱,导致瘀血出现阻滞,从而郁久化热,诸多因素联合作用使得深静脉血栓发生发展。其中血阻络贯可以说是深静脉血栓最为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也是重要的病因病机,因此在预防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将祛瘀通络当作根本原则。第一,中药护理措施,例如使用中药泡脚。在此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小木桶当作器具,从而保证药液温度。温度需要保持在40℃左右,这是因为如果温度太高会加大患者局部的耗氧量,使得下肢缺氧问题进一步加剧。如果温度过低,会影响到患者的下肢肌肉收缩,从而诱发血液黏稠度上升以及血管痉挛问题。因此在泡脚的时候需要首先泡脚2Omin左右,然后使用药液外洗患者的双脚以及下肢,在外洗的时候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温度以及色泽的改变情况。第二,按摩。在按摩的过程当中需要照顾患者耐受情况,为患者提供力道合适的按摩,主要按摩的范围包括患者腓肠肌、股二头肌以及股四头肌等,每次20min左右,并且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活动趾踝关节,刺激血液循环的速度,确保受压血管得到充盈。同时还可以配合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以及趾踝关节的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