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型建筑人才培养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改革探索.docx

基于复合型建筑人才培养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改革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复合型建筑人才培养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改革探索

?

?

李权梁哨张海康

摘要: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中国建筑史》课程培养的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人文素养与分析能力,形象思维与鉴赏能力,绘图能力,应试能力。

关键词:土建专业;实习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223-02

1引言

中国建筑史是城市规划、建筑学、艺术设计等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国建筑史对于提高艺术修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设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该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科基础课,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建筑学专业学生对建筑历史,建筑文脉内涵,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發展的成就及脉络有所了解,让学生们充分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史实,理解社会、技术、文化、经济、自然诸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把握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传统建筑观念和符号机制。通过对建筑抽象模式的概括,掌握中国古典与现代建筑的基本构造、结构、技术特征,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科学技术、地理环境等结构与建筑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的原因和机制。最终掌握中国建筑的造型和室内外环境改造的艺术特征与风格。

2思路与措施

(1)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从工程实际出发,立足专业建设,着眼绿色建筑学科建设。坚持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建设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狠抓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积极申报教学团队[1]。

(2)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基本定位,充分结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和教师队伍优势,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全面实现理论教学体系和与之并行的实验教学体系相结合,课程设计体系和与之并行的参观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素质拓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力争各种国家级省级奖项,加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建筑学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工程应用的范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2]。

(3)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完善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管理制度,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并对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手段进行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整合和更新实验,使之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获得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培养与社会应用接轨[3]。

(4)形成建筑学专业鲜明特色,实现专业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双赢。①对青年教师进行“以老带新”导师制度,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使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不断加强。②支持重点培养的青年教师到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知名大学生造学习。③提高在职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青年教师研究生学习和双师型的培养。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建立苗侗建筑村寨数据信息采集中心。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同时为民族建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大量的视频、图片及文字信息,在理论的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同时加入一些小的作业,让大家对建筑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运用直观性教具、电化教具、语音室、计算机室等。①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改变以讲课为主的授课方式,强调课堂教学效果的突破与创新。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实验式,通过生动直观多种方法手段并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分析问题,联系问题,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加强数字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教学手段建设本着解决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性、多门课程联系和依赖性、力求使学生把多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理清相关各课程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解决工程实际的综合能力。③实验室建设。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讲授,提高授课和学习效果,并对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手段进行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组合和改造、整合和更新实验,使之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为本专业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条件。④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建立比较稳定的参观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分专业方向前就由导师带领到实习实训基地参观,了解专业,培养专业爱好和感情。

(3)近年来,建筑工程学院邀请了包括贵州中建伟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3位高级工程师等在内的企业,对分院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证。专家组认真审阅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围绕专业发展前景、行业需求

文档评论(0)

158****4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