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词的研读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叶嘉莹先生在口述自传的结尾这样说。在最痛苦的时候,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自己。
叶先生拈取的这条线索,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苏轼的坎坷遭际和乐观性格为大家所熟知,而叶先生这次讲苏轼,不是强调苏轼如何旷达地应对外界打击,而是在苏轼的痛苦面前停一停、凝心看一看,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
“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叶先生讲:“古人常常以为柳絮就是柳树开的花,这个花不是万紫千红地开在树上,它只要一张开,马上就被风吹走了。它也叫花,可是它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能留在树上。”而苏轼本人的经历,正是二十二岁中进士以后,几年间母亲、父亲相继离世,苏轼守孝六年,再回京时已是新党当政。他不肯委蛇附和,直陈新法之弊的结果是被新党一贬再贬,从杭州到密州再到湖州,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之后又被弃置黄州,此时看见“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杨花,感慨自然很深。
叶嘉莹先生并不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更进一步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体验转化、升华的努力。苏轼像春末柳絮一样身经风吹雨打,却“不恨此花飞尽”,没有因此封闭自己、日日舔舐伤口,而是“恨西园、落红难缀”。此处叶先生特别提醒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能只顾及意思就点断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定要按照词牌的牌调断为三句,“杨花点点”之后停顿,且末四字注意“是/离人泪”的停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出来,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缠绵悱恻、欲语还休的情意。
因有苦痛,才会努力拂拭心上阴影;抟揉苦痛为辞章,心影在吟唱中渐渐变得通透,像天上的云影一样不再翳蔽日光,而是与日色交相辉映,共成一幅可以欣赏玩味的景象。此时心影已无须拂去,它成为人生的底色,带来人格的厚度、笔下的滋味。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概念,正是在辞章中得到升华的苦痛与词调的音声之美结合而成的样态,是借由书写吟唱实现的对苦痛的超越,而这也是叶先生本人的生命体验。
在“弱德之美”的审美取向下,叶嘉莹先生更多地选取词人的“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吷庵手批东坡词》)。即使策马直闯金营如入无人之境的辛弃疾,叶先生也是选他悲慨秋日的《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来讲。在“木落江冷”的秋日,辛弃疾烦闷填心、大发牢骚:“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文章立言得以留名青史固然是好,却不是他辛稼轩一辈子最想做成的事业。接到故人书信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忘却莼鲈”,他只有一声叹息:“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太史公当年为了完成著书之志,遭受大辱仍未肯轻易赴死,稼轩唯有向他寻得一点安慰和支持。叶先生参透这一层,替稼轩把心底的话说出:“我有我要完成的东西,我还没有完成,我总希望有一个最后的机会能够把它完成。”这种隐忍中有坚守、豪放中见悲哀的风格,正是“弱德之美”。
(摘编自郑子欣《中华读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最痛苦时候的自己,并从中寻找到力量,这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
B.叶先生对苏轼词的解读不是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而是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升华的努力。
C.解读苏轼为酬和章质夫而作的词,叶先生坚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的情意。
D.辛弃疾反对靠文章立言而留名青史,他的志向是为国效力,收复北方失地,但无奈的是事与愿违。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词句“似花还似非花”,是为了解读苏轼面对痛苦的复杂心情。
B.苏轼虽经风吹雨打,但并没有被苦痛击垮,这可以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品读出来。
C.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重点解读词人面对苦痛的人生态度,逐层深入,归结出“弱德之美”的概念。
D.文章最后一段,辛弃疾在悲慨秋日的词中引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坚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从解读苏轼在最痛苦时期写作的词入手,才能对苏轼的思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B.抟揉苦痛为辞章,借由书写吟唱诗词实现对苦痛的超越,这也是叶先生的生命体验。
C.叶先生解读辛弃疾时更多选取“幽咽怨断之音”,这是受“弱德之美”审美取向的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中写辛弃疾的故人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其实这是对辛弃疾的误解。
【答案】1.A2.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届贵州省铜仁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
- 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历史Word版.docx
- 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英语(解析版).docx
- 辽宁省鞍山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数学(解析版).docx
-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政治(解析版).docx
-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版).docx
-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原卷版).docx
-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解析版).docx
-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原卷版).docx
-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必威体育精装版人教版(2023年新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全册(含课后反思).docx VIP
- 202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继续教育平台“大学习”活动线上培训栏目考试题库(1392题).docx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运动与位置》教学PPT.pptx
- 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第二场试题答案与评分说明20221129_综合部分_rev2(1).pdf
- 《影视剪辑艺术》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新课标】Unit 4What can you do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pptx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件.pptx VIP
- 团支部换届工作报告.pdf VIP
- 薄层色谱鉴别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