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史:样态、意蕴及教学策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VIP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史:样态、意蕴及教学策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史:样态、意蕴及教学策略

作者:

白松涛

作者简介:

白松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310058)。

原发信息:

《课程·教材·教法》(京)2023年第202311期第94-101页

内容提要:

文学史在语文教育语境下转化为舒尔曼所说的“教学内容知识”,其概念内涵包含三重教师理解:知识、方法和观念。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史不仅广泛分布于导语系统、任务系统、助读系统、名著部分,且各有其丰富的教材功能。按内容主题来看,统编教材中的文学史可分为四种样态类别,分别是文体演进史、作家个体史、作品接受史、时代文学史。文学史融入教材及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嵌入式、联结式、整体式。于教师而言,具体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转换语境、广纳资源、关怀情感等。文学史教学实践还应避免规整的文学史知识对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损伤。

关键词:

统编教材/中学语文/文学史/语文知识

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24年04期

在晚清民国的语文教育中,文学史曾是重要的课程知识。1912年颁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就指出:“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1]文学史作为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被专门教授的现象在新中国成立后也依然存在。在1956年的语言、文学分科改革中,“文学史常识”被明确为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百年语文教材中,文学史大体按或“隐”或“显”两条路向存续变化:一是以文学史为脉络编撰教材,二是将文学史材料编入教材。两种思路互相融合、此消彼长,共同参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发展与建构。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虽然并非依照文学史来组织选文,但从选文的整体布局和组织结构来看,教材依然透露出浓厚的文学史意味。总主编温儒敏指出,新教材的编写“以经典性为主,兼顾时代性。所选课文大部分必须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好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2]。这表明,被选入教材的大部分文章都经受了文学史的淘洗筛选。例如,古典诗文分散地选入各册教材之后,并不能自觉地展现文学演变的关系和逻辑,但教材对作品、作家、文体等的取舍背后,必然存在着文学史的衡量考索与纵横对比。本文以统编中学语文11册教材(初中6册、高中5册)为研究对象,分析文学史在教材中的分布位置、内容主题、融入模式,并探索文学史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一、文学史概念及教师理解

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是文学发生与流变的真实历史,体现为事件和材料;而文学史则是对文学历史发展的叙述,体现为意义、评价或理论等。当然,两者有着形影不离的紧密关联。概括来说,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生成与流变规律的科学”[3]53,文学史叙述使“文学的历史与传统总是以现在的姿态共时地存在着”[3]54。因此,文学史融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简单地在教材中讲述文学世界的历史故事,而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在教材中重新叙述文学的发展史,并试图利用有限的单元结构和教材容量建立一定的文学源流与承变关系,既有静态的知识,又有动态的方法和观念。

教材语境下的文学史实质上是舒尔曼所说的“教学内容知识”,即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特殊融合”,代表着“一种如何使特定主题和问题(topics,problemsorissues)组织、表征、适应学习者的各种兴趣和能力并为教学而呈现它们的理解”[4]。而教师理解是对文学史概念进行的教学转化和重新阐释,目的在于赋予文学史以教育价值,文学史也在教师理解中呈现三重功能角色(见下页表1)。

(一)作为知识的文学史

从学科宏观层面看,文学史知识至少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文学创作及作品,包括作家的阅读史、创作过程以及作品的特征价值等;(2)文学批评理论,包括文学作品的要素类型、艺术风貌、流派理念等;(3)文学外部的社会历史,包括社会风尚演变、作家个体生活、重大事件与思潮等。如何在教学中理解文学史知识呢?从学科逻辑看,文学史是理论建构性知识,如果说文学源流本身是一种纷繁复杂的样态,那么文学史便是对其进行的冷静而理性的叙述,目的是将具体作品纳入文学研究的知识体系中,因此知识也是文学史的直观样态。从课程结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来看,文学史知识处于语文课程逻辑结构的表层即教学的组织结构之中,直接体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意义,是教与学直面的对象。

(二)作为方法的文学史

“作为方法的文学史”关注“文学如何成史”的方法问题,其往往以文学史特定的阅读方法和研究方法隐于语文教学之中。无论是张荣翼等总结的文学史研究的三条思路[5],还是民国学者“历史考据”式的文学史书写模式[6],这些方法融入语文教育都还需要进一步转化。教育语境下的文学史方法主要表现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