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新教材实验中的旋律线教学.docxVIP

浅谈小学音乐新教材实验中的旋律线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谈小学音乐新教材实验中的旋律线教学

?

?

浅谈小学音乐新教材实验中的旋律线教学

纵观2004年出版的《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下面简称2004版)以及2014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下面简称2014版)两者在内容的安排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尤其是知识方面的体现上2014版教材更注意系统性、前后联系更加紧密,将2004版隐性的呈现知识变为显性的呈现,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一、旋律线作为知识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旋律线是在旋律进行中,由于音的高低走向和变化所形成的各种曲线、直线等形态不同的线条。旋律线这个知识点在2004版本和2014版本的教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就将这两个版本教材中的旋律线内容进行比较。

在2004版本中旋律线分别出现在二年级至六年级的七个学期的15个内容中,多是结合欣赏作品出现。在第9册中3个旋律线内容先是学画旋律线,再结合歌曲进行旋律线形态的判断,进而了解乐句内部结构、理解乐句间的联系。从认知的角度来讲第9册之前对旋律线的学习多是乐谱呈现即感知阶段,第9册是学习旋律线这个音乐知识,体现认知学习的学习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与转化阶段。第9册以后旋律线的学习是对于这一知识的巩固复习阶段。

在2014版本中旋律线分别出现在从一年级至五年级的九个学期的21个内容中,一部分内容是结合歌曲和欣赏的谱面呈现,更多的内容是结合歌曲与欣赏的编创与活动内容出现的。通过上表可以看出,2014版教材注意了知识学习的连续性,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册的旋律线内容主要是结合曲谱认识旋律线,为画旋律线建立感性基础。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四个旋律线内容分别是把点连成旋律线、学画旋律线、体会旋律线、结合乐句分辨旋律线,完成对旋律线这一知识的学习。从四年级开始的教材旋律线的内容更注重旋律线的应用,比如:画一画旋律找两个主题的不同点等活动。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2014版教材在旋律线这个知识的安排上符合从感知—理解—应用这一学习规律,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层深入地进行学习。

对比以上两个版本的旋律线的内容安排,可以看出2014版本的教材针对旋律线这个内容安排的编创与活动在数量上大大增加,更注重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从而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旋律线作为表现手段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3-6年级的表现内容中提到“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表情地进行演唱,笔者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进行了多次的尝试。

笔者曾经采用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导致音乐课堂更像是语文课文的分析课,一节课下来学生能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却不能用歌声表现出来。

发现以上的问题后笔者又采用通过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特点,比如:曲式特点、速度特点、节奏特点、演唱方法等。根据这些音乐要素的特点,找出每个段落乃至重点乐句要采用的唱法、力度、速度等进行表现歌曲。在说特点唱特点的过程中,学生的确能依葫芦画瓢似的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但是缺乏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通过反思,笔者发现这种方法虽关注了音乐的本体,但在分析的过程中,每个特点多是用语言来表述的,把感性的艺术用理性的方式进行分析,而且被分析的四分五裂。学生的音乐经验本就积累很少,不能把这些分析的结果有机、统一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演唱的结果往往就是顾此失彼,最终的结果是情感的表达不到位,唱得有情没趣或有趣没情。

如何能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自然的流露情感抒发感情呢?笔者曾为此纠结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却苦于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发现2014版五年级下册的欣赏教材采用旋律线体会主题或乐句的不同,既然旋律线能在欣赏内容中体现它的作用,那能不能歌曲演唱中也让旋律线发挥作用呢?

在歌曲的演唱时,有经验的演唱者都会根据旋律的走势来进行声音力度的变化,旋律的走势就是旋律线的走势。旋律线上行,声音会随之渐强,旋律线下行,声音随之渐弱。旋律线是连绵的,这时就用连音的唱法;旋律线是间断的,就可以采用弹跳、短促的演唱方法。在思考如何让旋律线在歌曲演唱中发挥作用时,笔者就尝试请学生通过边唱歌曲边徒手画旋律线,体会随着旋律线的起伏变化声音发生的改变来表现歌曲。我们以《小溪流水响叮咚》这首歌曲为例,歌曲的曲谱如下:

歌曲的旋律线图,如下:

当学生自己一边唱一边画旋律线时,就能体会到声音随着旋律的起伏而变化,能够感觉到他们在演唱第三乐句时,后半部分的声音力度明显强于前半部分的力度,原因就在于这个乐句后半乐句的音势上整体高于前半乐句。学生如果只看得歌谱唱这个乐句,他们是体会不到音势

文档评论(0)

李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是个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