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授课提纲
第一章原始社会与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节原始教育的起源及其形态一、起源:劳动人性
二、形态:巫人图腾成丁礼公屋
三、特点公有制为基础全体氏族成员为对象没有阶级、等级与生产生活过程结合在一起教育手段单纯,口耳相传,经验指导为主教育还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部门小结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节夏代的教育一、历法二、军事三、序
第二节商代的教育商代的三个变化:1、国家机制2、统治区域3、社会经济
二、从甲骨文材料记载看三、从古代文献记载看小结
第三节西周的教育
一概况:1、政治2、思想3、经济3、经济
二、金文中所见之西周的学校三、西周的学校制度1、国学2、乡学
三、西周学校的教学内容1、总体上是德、行、艺、仪四个方面2、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3、文献中有“六德”“六行”“六艺”“乡三物”等记载?
五、西周的养老、视学制度?六、西周的选士制度?1、乡遂选士2、诸侯贡士3、国学选士小结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官学衰落与私学兴起学在官府:1、官师不分2、教育机构依附于官场3、礼乐祭器书册藏于官府4、各种文化职业被氏族贵族所垄断?
二、官学废弛及其后果1、典籍扩散与学术下移2、士的兴起与养士之风
三、私学兴起与百家争鸣1、私学兴起的历史原因2、私学的构成及其特点3、私学产生的意义和影响4、百家争鸣5、稷下学宫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实践二、有教无类的思想三、论教育的作用:1、社会作用2、个体作用
四、论教育的目的五、论教育的内容(以“六书”为主)1、《诗》2、《书》3、《礼》4、《乐》5、《易》6、《春秋》
六、论教学方法七、论道德教育八、论教师
第三节孟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实践1、生平2、师承3、学派
二、思想基础:1、王道2、民贵君轻3、制民恒产4、性善论与教育的作用
三、教育的目的与内容1、明人伦2、求放心3、高尚人格4、教育的内容:以德育为主
四、道德教育思想1、持志养气2、反求诸己3、改过迁善4、意志锻炼五、教学思想(阅读教材)
?第四节墨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实践二、教育思想主要针对儒家提出1、取实予名2、兼爱非攻
3、薄葬节用4、选贤用能5、非命明鬼6、三表法7、强说人8、述而且作9、察类明故
?第五节荀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实践二、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1、目的:俗儒-----雅儒------大儒2、内容:(读教材)3、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
三、教学方面的主张1、外向与内省2、学与思的关系3、闻知见行4、积微见著,积善成德5、虚壹而静,专心有恒6、兼陈中衡四、论教师(阅读教材)?
第六节《礼记》的教育思想
一、《礼记》简介二、《大学》的教育思想1、目的和任务:三纲—明明德、亲民(新民),止于至善2、过程和内容: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概括
三、《中庸》的教育思想(读教材)?四、《学记》的教育思想(结合教材的阅读)1、教育的作用2、教学原则与方法3、教师的标准与师生关系学校的管理与考核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概况:第一节秦代的教育一、书同文、行同伦二、焚书坑儒、禁私学、以吏为师1、措施2、后果: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第二节汉代的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设太学,五经博士2、独尊儒术3、百家争鸣结束,统一经学熹平石经4、经学内部分化-----今古文之争
二、察举取士三、尊孔----褒成宣尼公(公元1年)四、整理古籍文献
第三节汉代学校制度
?一、中央官学-----太学1、创立和发展2、教师3、学生4、教学内容和方法师法和家法5、考试方法设科射策
?6、太学生参政议政二、鸿都门学与四姓小侯学(读教材)三、地方官学四、私学
第四节汉代的选士制度
主要有五种情况:1、贤良2、孝廉3、秀才4、公府辟士5、童子科
第五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政治、伦理、哲学思想汉代的新儒学二、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1、重教化、兴太学2、重考试、兴选举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育的对象----性三品说1、圣人之性2、斗筲(shao)之性3、中人之性?
第六节王充的教育思想(读教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