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实现源头节地-来自上海的报告.docx

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实现源头节地-来自上海的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实现“源头”节地

来自上海的报告

?

??

?

?

?

?

?

?

?

???

?

?

?

?

?

1956年以来,我国殡葬改革时跨60个年头。在上海,从绿色殡葬的视角看,历经了以30年为期的两个阶段。第一个30年,大力推行火葬,实现了100%的火化率,取得了“源头节地”的显著效果;第二个30年,大力推行以节地为先导的节地生态葬法、葬式,在骨灰安置中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公墓生态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突破上海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刚性制约积累了经验。

节地生态葬是具有节地、生态特征的遗体处理及骨灰处置方式的集合。节地、生态是殡葬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绿色殡葬的一个实现方式。在殡葬改革60年中,在党的殡葬改革方针指引下,从不保存遗体的火葬,到不保存骨灰的海葬,广大殡葬工作者创造了多种节地生态葬法、葬式,大大丰富了节地生态葬的内涵,公众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节地和生态效应不断显现,在实现节地、生态的殡葬改革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殡葬改革60年,是上海市城乡二元差别不断缩小的60年,也是以节地、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殡葬建设不断推进的60年。60年中,殡葬改革及绿色殡葬事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既表现为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不平衡,又表现为郊区各区县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发展的特征,要求我们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殡葬改革方法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向千年封建陋俗开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基层推动相结合,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典型示范与复制推广相结合。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殡葬创新,充分发挥广大殡葬工作者在葬法、葬式创新中的聪明才智,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殡葬改革不断深化,节地、生态成果不断显化。

一大力推进火葬,实现遗体大幅减量,取得“源头节地”实效

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土地、生态的负荷承载一直较大。上海市殡葬事业的发展,既受到土地、生态双重制约,同时,在坚持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葬中,为上海市节约了大量土地,也为城市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1.推行火葬,是应对不断增加的墓地需求的有效途径

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始运用工业炉窑技术进行遗体火化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宝兴殡仪馆就是在100年前的火化场原址上建设起来的。但是,上海市全面推行遗体火化则是在1956年后。在早年,遗体土葬依然是遗体处理的主要形式。上海人口密集,人均占地少,年死亡人口量大,逐年累增的遗体葬(以遗体棺葬为主)不断对土地提出了新需求。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殡葬需求的不断增加。因此,贯彻落实党的殡葬改革的方针,大力推行火葬,实现遗体体积的高度减量化,以大幅度节约墓地,这是上海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十分紧迫的需求。

殡葬活动是由“殡—葬”多环节组成的长链。在“殡—葬”的长链上,火化处在长链的源头上。从绿色殡葬的视角看,通过火化的途径取得的节地效果,可称之为“源头节地”。在当下,火化是最为合理的遗体处理方式。初步统计表明,经火化后的遗体体积平均减量了约95%,骨灰体积仅是遗体体积的5%。由之表明,火化不仅实现了遗体的无害化,而且实现了遗体体积的大幅度减量化。因此,当在市民受“入土为安”传统心理影响的情况下,骨灰墓葬所用的土地仅需遗体墓葬的三分之一以下,节地效果是十分显著的。由此也表明,在当年,上海市大力推行以火化为中心的殡葬改革,也成为解决墓葬用地紧缺的有效路径。

2.构建完善的火化设施体系,为“源头节地”打下基础

上海市火化设施的布局是以区县行政体制为基础的,兼顾了崇明三岛的地理条件。自1956年开始,大致用了20多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与区县行政体制相适应的火化场建设,与此同时,火化率也同步上升,从而为最终实现“源头节地”夯实了基础。

3.实行骨灰集约化安置,让“源头节地”落到实处

早年,上海市呈现城乡二元结构,郊区县散埋乱葬十分普遍,有的农村中出现了“百步之内见坟头”的窘况。实现由“保存遗体—不保存遗体”是一个挑战千年习俗的革命性转变。为确保这一转变的稳步实现,我们将“保存骨灰”融入这一过程中,使“保存遗体—不保存遗体”的过程成为“保存遗体—不保存遗体—保存骨灰”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公众,特别是郊区农民对火化的接受程度,大大减少了推行火化中的阻力。为此,上海市高度重视农村公益埋葬地的建设,进而大力推进骨灰的集约化安置,由自然村建墓逐步过渡到由大队(一个大队由多个自然村组成)建墓,形成了以大队为基础的公益性埋葬地体系,从根本上遏制了散埋乱葬,大大节约了土地,也十分有利于植树等生态建设。一个散墓,加上其周边无法利用的土地,其耗地是骨灰集约化安置的2倍以上,有的高达5倍。因此,在火化实现了遗体体积大幅度减量的基础上,又推行骨灰集约化安置,从而使节约土地落实到实处。

4.进一步提高骨灰安置集约化水平,不断实现土地的节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