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分析.docx

中国的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中国的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分析

?

??

?

?

?

?

?

?

?

???

?

?

?

?

?

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的高投资现象一直为人所诟病。自1978年以来,反映经济中投资水平的指标——资本形成率(GDP使用中投资所占的份额)一直处于40%左右的高水平,而且,与1978年的38%强相比,2004年已经达到近44%。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及其波动显然同投资率的水平及其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到,不仅在20世纪80年代GDP增长率与投资率亦步亦趋,而且,在90年代的经济周期中,两者的关系还明显加强了。从2001年开始的本轮经济波动中,投资增长率上升乃至投资率的高启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图1中国GDP增长率(左纵轴)和投资率(右纵轴)

应当说,经济的局部过热归咎于投资的过快增长。因此,通过压缩某一时段、某一地区和某一行业的投资来控制物价并稳定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正途。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短时期内希冀用国内需求的另一个主要构成——消费来替代投资的重要地位似乎难以做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中国国内需求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中,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其占GDP的比重自1978年以来甚至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态势。对于低消费率和高投资率现象,尽管理论界始终没有停止过讨论,并开过多种“药方”,宏观调控当局也始终没有放弃控制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的努力,但是,消费相对减少和投资相对上升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状况表明,对于长期存在的高投资问题,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由各种不合理因素导致的“过热”,而是要探讨其之所以长期存在的经济机制。

一中国经济长期处于失衡状态:高投资率和更加高的储蓄率

对于长期持续的高投资现象,我们首先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高投资本身是否造成了经济失衡?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案就非常简单了——降低投资率。但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导致出现长期高投资现象的基本经济机制是什么?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可以从国民收入恒等式予以说明。首先看封闭经济的情况,此时,按照支出法统计,产出可以被简单地分解为消费和投资两大类,或者等价地变成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等式:

Y=C+I

S=I

在封闭经济中,经济是否失衡需要看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如果投资大于储蓄,则这样的投资将得不到实际资源的支撑,经济将因此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反之,如果投资小于储蓄,则实际资源将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将因此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由于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冲击的影响,储蓄和投资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相等。例如,在经济景气上升阶段,投资可能会大于储蓄,而在经济景气下行阶段,储蓄可能大于投资。这种储蓄和投资的交替变化既可能反映了经济的周期性失衡,也可能是经济向均衡状态自然变化的结果,这取决于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1]。然而,如果投资长期小于或者大于储蓄,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判断:经济处于失衡状态。

在开放经济中,产出不仅可以用于国内需求(消费和投资),也可以用于国外需求(净出口),而等价的一个表示法就是国内储蓄与投资之差等于国外需求:

Y=C+I+(X-M)

S-I=X-M

这里,需要将经济失衡的现象分为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两类:内部失衡即指储蓄和投资的不相等,更准确地说,是储蓄和投资的长期不相等;相应的,外部失衡则是指出口和进口的长期不相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归结起来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内部失衡引发了外部失衡,例如,由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导致储蓄率过高)和(或)国内投资需求不足,过剩的国内产出需要由国外需求,即净出口来得以消化;第二,外部失衡引发了内部失衡,由于净出口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外币间的汇率,如果因汇率受到管制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本币币值被高估或低估,则净出口乃至储蓄和投资的关系都会受到扭曲。

图2中国的储蓄率、投资率(左纵轴)和净出口率(右纵轴)

就中国的情况看(参见图2),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处于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状态。内部失衡表现在投资率长期小于储蓄率:自1990年以来,除了1993年以外,所有年份的投资率都小于储蓄率。这种状况意味着“高投资”尚未高到可以吸收更高的储蓄的地步。进一步看,如果说投资导致了经济失衡,那也是因为投资率太低。与内部失衡相对应,1990年迄今,除了1993年以外,所有年份出口都大于进口。也即,中国经济对外也表现出长期的失衡状态。

于是,针对中国经济长期的失衡现象,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内部失衡引发了外部失衡,还是反之?

如果说是外部失衡引发了内部失衡,那么,恢复均衡的简单措施就是让人民币升值。但是,即使是美国经济学家(例如,伯格斯坦等,2005)也不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彻底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

文档评论(0)

158****4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