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转与发现的艺术观项羽的悲剧命运.docx

从突转与发现的艺术观项羽的悲剧命运.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突转”与“发现”的艺术观项羽的悲剧命运

?

?

摘要:“突转”与“发现”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戏剧创作中的两种独特技巧。《项羽本纪》之所以会取得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也是得益于司马迁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践行了这两个艺术技巧。从“突转”和“发现”的角度反观项羽的命运,可以发现他的一生,其实就是在性格作用下的“必然律”导致的悲剧的一生。

论文关键词:《项羽本纪》,“突转”,“发现”,悲剧命运

一“突转”的释义及阐述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戏剧在安排情节、结构布局方面做出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提出了人物处境变化的两大原则:一“从顺境到逆境”;二“从逆境到顺境”。并精辟指出“突转”就是“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3】分析《项羽本纪》,纵观英雄的一生,很容易发现,在垓下之围前,项羽是一直处于顺境之中。他破釜沉舟,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获得了一世的英名和威信,完全具备了成为帝王的潜质,然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处境发生了致命的突转,他惨败给了曾经的“臣子”刘邦,选择自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突转’,并且如我们所说,是按照我们刚才说的方式,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4】探究根源,项羽“突转”而至的、由顺境到逆境的悲剧命运就是一种在性格作用下的“必然律”导致的结果:

胸怀大志而又目光短浅。项羽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凌云之志。然而当他以一个领袖的身份攻克了秦国后,却没有意识到要去一统天下,而是倒行逆施,把局势倒回割据纷争的局面。在“还乡”问题上,项羽前后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取得伐秦的胜利,他没有意识到地形之利对于国家防守的重要性,而是出于虚荣心执意要东归;在兵败围困于垓下,他又放不下尊贵的身份和浅薄的面子,誓死不渡乌江,这两者都莫衷一是地显示他短浅的目光。

残暴凶狠而又有妇人之仁。项羽在出于本性的不自觉行为中将性格的弊端暴露无遗。对于战俘,“皆坑”、“烹之”,何等残暴!而对于刘邦,又表现出不该有的妇人之仁。项羽深知先发制人后发制与人,但是虚容之心,就像阿喀琉斯的脚踵,是项羽致命的软肋,使他每次都“耳根发软”,坐失良机,埋下巨大的隐患。

自矜攻伐而又妒贤疑能。项羽十分善战,然而又恃战自强,即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也执意认为是“天忘我,非战之罪也”。在人才任用上,项羽“妒贤嫉能,有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5】。他的麾下本来有一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文臣武将,可是皆因为得不到重用而背楚归汉,连最后一个亚父范增也在刘邦的离间之计中被怀疑不忠,气愤地弃官还乡。

二“发现”的释义及阐述

“发现”是希腊戏剧家在创作实践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独特技巧,“如字义所示,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逆境或顺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6】在《项羽本纪》中,“发现”当然是指项羽发现刘邦原来与自己是仇敌关系。而这种仇敌关系项羽早就有所耳闻。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刘邦的野心,亚父范增也说刘邦有“龙虎之气”,项羽听后大怒,要“破沛公军”。可鸿门宴上,项羽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错失了杀刘邦的良机。在知道汉王占据关中,齐、赵皆归与汉后,项羽又举兵伐汉,但是仍旧“耳根发软”,中了刘邦的离间之计和调虎离山计,功败于垂成之际,令人扼腕叹息。

“‘发现’如与‘突转’同时出现[例如《俄狄浦斯王》剧中的‘发现’],为最好的‘发现’”。【7】垓下之围就是这“发现”与“突转”的聚焦点,称得上是最好的“发现”。项羽与刘邦的关系在此次战役中达到白热化,形势也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四面响起的楚歌终于让项羽看清了刘邦的真实面目,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利处境。一曲霸王别姬的慷慨悲歌,一番赠马的情深意长的话语,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英雄末路的无奈之悲痛。绝望的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反而主动地把自己的项上人头送给敌人做悬赏的凭证。呜呼!谁会料到曾经风行一时的西楚霸王最后却落得个尸分五体的下场。悲剧意味在英雄的自我毁灭中推向了极致。

三结语

“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司马迁都充分注意到了,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8】《项羽本纪》中,“羽纪字字是写霸王气概,电掣雷轰,万人辟易……或正写,或旁写,处处活现出一拔山盖世之雄,笔力直透纸背,真是色色可人。”【9】而它能够取得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司马迁匠心独运的采用了“突转”与“发现”的戏剧手法,使有血有肉的立体化的项羽形象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参考文献:

[1][5]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3][4][6][7]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9]张新科.俞樟华.史记研究史略.西安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