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录体体式特征出发探究《论语》中孔子形象刻画的特点与方式.docx

从语录体体式特征出发探究《论语》中孔子形象刻画的特点与方式.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语录体”体式特征出发探究《论语》中孔子形象刻画的特点与方式

?

?

李隽琪

摘要:《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说理性散文,其对孔子形象的刻画在语录体这一宏观体式特征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不自觉、不集中、微而见深这三种特点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论语》;语录体;孔子;形象刻画

一、引言

《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主要记录孔子言行兼及孔子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说理性散文,所蕴含的思想性与哲学性获得了世人的极大关注,但它也是一部成就斐然的文学著作,而极具特色、极为灵动的人物形象刻画,可以说是《论语》文学成就中最夺目的一项。

《论语》中孔子的形象无疑是《论语》中着墨最多、塑造最丰满的,也最能突显《论语》的文学价值。本文将要关注的是,在语录体这一宏观体式特征的影响下,《论语》对孔子的形象刻画呈现出了何种特点,具体使用了何种方式。

二、《论语》中孔子形象刻画所呈现出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依刘歆之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可知《论语》大约就是学生的课堂笔记,录“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这种结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论语》语录的体式。要探讨《论语》中孔子形象刻画所呈现出的几个特点,一定离不开这种体式特征。

语录的体式给孔子人物形象刻画带来了一下几个特点:

(一)对孔子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不自觉的

从创作目的出发,《论语》是为记录圣人言行、反映孔子的思想、宣扬儒家的主张而作的——纵观《论语》全书,发论说理的人物独论与对话占了绝大多数,部分的叙述人客观描述言语也离不开说理的目的;钱穆言“《论语》者,表见孔子人格之良书也”,在我看来,对孔子形象刻画的效果是从记言说理中派生出来的,不能够说作者从创作伊始便带有了细致刻画孔子人物形象的主观目的。它不同于《左传》,后者作为史书是叙事性作品,重在写人,表现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性格,以人物串联起历史事件,人物刻画是作者完全自觉的文学创作。

那对孔子的形象刻画又是如何被催生出来的呢?可以说,是《论语》的语录体式为孔子形象刻画提供了艺术创作空间,正如学者阳清所说,“刻画人物的可能性是由语录体的体式带来的”①。言语极容易触发人物面貌展现,因为它会涉及到说话人的说话状态与精神世界,这样一来,就能够给孔子形象刻画带来极大的机会与空间。

(二)对孔子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不集中的

后世小说刻画人物,往往系统地设置情节与环境来表现、烘托人物性格描写,能够集中地、有篇幅地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心理状态。而《论语》作为语录体的文学体式,记录的孔子言行都是散乱的,类似于学生做的日常积累笔记,内容纷杂,具有一定的叙事成分却无法构成系统、完整的故事,能够体现夫子的性格心理却需要读者二度整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它写的是一个个的‘点,只有当你读完了整部《论语》,把这些‘点串起来成为线而从总体上看时,你才觉得人物形象被勾画出来了”②,所以说《论语》对孔子的刻画是不集中的,同时这也印证了上文所说其刻画是不自觉的。

(三)对孔子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微妙见深的

既然说《论语》对孔子形象的刻画是不集中、不系统的,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得窥一个有血有肉、如在目前的孔子形象的呢?这要归结到《论语》极高的语言技巧上来谈。它虽有语录体的体式局限,但却“戴着镣铐起舞”,其措辞往往简洁微妙而达意丰富,耐人寻味,一字一词中蕴含孔子的价值取向,透露出孔子的情绪与神态。因此,《论语》展现出来的孔子不是一个坐而论道、刻板无趣的老夫子形象,也不是没有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坛上的影像,而是一个具有多面性、复杂性、真实性的凡人形象,这是孔子形象的魅力所在,也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体现。

三、《论语》刻画孔子形象的方式

“语录体的体式给《论语》带来刻画人物的可能性”,而孔子的形象也在不集中的刻画中“碎片化”地浮现出来。

该可能性的达成首先是因为《论语》中的对话涉及了一系列人物,而这些性格各异,各具特征的人物对孔子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映射了孔子所处之时代背景,这属于侧面描写。

《论语》中的人物丰富多样,除了尧舜等上古历史人物,还有孔子的学生、隐士逸民、执政者等,他们或从正面或从反面地衬托出孔子的形象,以下孔子学生为例: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②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

③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治长》)

例一与例二中体现的是颜渊的形象,他“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同时又能“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德行高尚、待人有礼又善学好学,深得孔子喜爱,在他去世之时,孔子“哭之恸”、再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