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第1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
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
答案:A论语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内容。《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
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故
本题答案为A。
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
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
学
答案:D实用主义教育学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
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第1页
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第2页
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
威、克伯屈等,代表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故本题答案为D。
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
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
表明教育具有()
A.独立性B.历史性C.阶段性D.永恒性
答案:B历史性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
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具体表现形态都是不尽相同的。不
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现
象,属于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故本题答案为B。
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
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A遗产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
答案:A遗传
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第2页
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第3页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也叫遗传素质,
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
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
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
平及阶段。其中,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遗传素质的成
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限制与可能,制约着年青
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教育必须按照遗传素质发展的水平进
行。题干中,儿童必须到达某一年龄阶段才能进行相应的行为,体现
了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故本题答案为A。
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大*期,着力施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
倍的效果。这反映了教育应该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答案:C不均衡性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
均衡性)是指: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
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
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第3页
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第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