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思维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

?

?

陆凯峰

[摘?要]数学教学力求探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引领学生从知识习得到拥有智慧,促进思维的长足发展.研究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以“问题串”为载体、以生活实践为依托、以动手操作为路径、以合作学习为手段的重要路径,努力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理念走向行动.

[关键词]思维发展;初中数学;培养

数学育人的本分是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致力于理性精神的发展.光从这一点来看,数学教学需要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到应用的高度,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到每一课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数学教学力求探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引领学生从知识习得到拥有智慧,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长足发展.基于思维发展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促进学生思维长足发展的教学得益于以下几个要素.

以“问题串”为载体,锻炼思维

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是学生思维的“源头活水”,问题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所以问题当之无愧地成了一节课的“灵魂”.而“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将问题的有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引领学生拾级而上地思考,可以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感知、感悟和体验中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串”,引领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自主建构,以实现思维的优化.

案例1?勾股定理.

分析:初学时,不少学生常常只能机械地套用定理a2+b2=c2.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他们往往会忽略掉该表达式成立的条件.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串”:

问题1:已知△ABC中,a=3,b=4,试求c;

问题2: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3,b=4,试求c;

问题3: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3,b=4,∠C=90°,试求c.

评析?以上“问题串”的设计,很好地指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探究、交流和反思.以上“问题串”的逐一解决过程,可以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发展[1].

以生活实践为依托,优化思维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数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可以为数学知识的调配和思维的发展提供养分.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情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表述中悟知,在记忆中获知,从而水到渠成地指引学生思维的深入[2].因此,教师应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利用好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来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2?一次函数的应用.

红红家与超市位于一条笔直的马路的同侧.星期天到了,红红打算沿着这条马路独自去超市,她先步行到了离家最近的公交站台甲,之后乘坐202路公交车到达公交站台乙,最后下车再步行到超市.(设整个过程红红步行的速度不变,且公交车也一直处于匀速状态)图1中的折线ABCDE表示的是红红与超市之间的距离y(米)和她离家时间x(分钟)间的函数关系.

(1)从生活实际出发,说一说线段BC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试求出公交车的速度以及超市和公交车站台乙之间的距离.

评析?通过实际问题的例题强调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问题、函数及函数图像之间的良好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强调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整个解题过程来看,教师深感比较顺畅,学生由于兴趣使然,思维易于被激活,有效储备了生活经验,学习动力十足,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以动手操作为路径,生长思维

操作活动是手、眼、耳、脑等多个感官协同参与的活动,其中手、脑并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平衡发展.可见,动手操作受思维支配与活动本身的约束,是促进学生思维生长的有效路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将动手操作纳入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积淀活动经验,孕育和生长思维.

案例3?以“等腰三角形的操作题”为例.

问题:如图2,试着在格点中找寻到一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一共有多少个?

大部分学生在解决本题时习惯性地进行尝试,这样的方法教师也应予以鼓励.在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果后,教师可以适时提问:“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点拨和指导学生通过尺规作图准确地进行分类,明晰如下分类标准:

①以点A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如图3,以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作圆,有两个格点可满足等腰三角形ABC.

②以点B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如图4,以B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作圆,有两个格点可满足等腰三角形ABC.

③以点C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如图5,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有四个格点可满足等腰三角形ABC.

评析?动手操作是思维生长的重要路径,让动手操作引领思维,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动手操

文档评论(0)

135****3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