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里煤矿N534工作面沿空掘进锚网支护技术分析(图文).docxVIP

朔里煤矿N534工作面沿空掘进锚网支护技术分析(图文).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朔里煤矿N534工作面沿空掘进锚网支护技术分析(图文)

?

?

论文导读:N534工作面风巷上帮与N532机巷净垛4m煤柱,下帮与N532轨道巷平均净垛10m,沿空掘进。

关键词:巷道支护,沿空掘进,参数设计,矿压监测

?

0引言

锚杆支护具有主动支护、施工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现在已为巷道支护的一种主要形式[1]。但在一些复杂条件下,支护效果却不是太理想。朔里煤矿N534工作面风巷为沿空掘进,存在受采动影响、巷道变形量大等支护难题。为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和更科学的维护巷道,实测分析了矿压显现规律及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为类似条件下巷道的支护强度、超前支护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依据。

1工作面概况

朔里煤矿N534工作面位于北三采区,该面上接N532工作面(已回采完毕),下邻N536工作面。工作面煤层平均厚3.37m,倾角13°-21°,赋存较稳定。N534工作面风巷上帮与N532机巷净垛4m煤柱,下帮与N532轨道巷平均净垛10m,沿空掘进。巷道顶底板地质特征如图所示。

图1N534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巷道支护参数设计

N534工作面风巷断面规格为:净宽×中高=3.4×2.4m,顶板采用4根F20×L2000㎜的高强锚杆配合长3.2m的“w”型钢带和金属网(3.6×1.0m)支护②。论文参考。帮采用3根F18×L1800㎜的高强锚杆配合长2m的“π”型钢带和金属网(2.2×1.0m)支护。顶锚杆株、排距为900×900㎜,两帮锚杆株、排距为800×900㎜。顶锚杆每孔2卷Z2550型树脂药卷,两帮锚杆每孔1卷Z2550型树脂药卷,顶板每4米在巷中打一根锚索进行加强支护,其规格为F15.24×L5400㎜[2~3]。

2巷道补强支护设计

因原设计方案施工效果不理想,经技术部门研究,决定在原支护设计的基础上,采取如下补强措施:

(1)、将帮“π”钢带更换成“W”钢带;(2)、增加每孔树脂卷使用量;(3)、在帮上横向打锚杆;(4)、引进桁架结构支护,即在上帮肩窝和底部分别打上锚索,然后用锚索连接器连接,使该部分的围岩形成一个整体[4~5]。论文参考。

3现场矿压监测及分析

沿空巷道施工期间,采用“十字”布点法围岩表面位移情况、顶底板离层情况进行了矿压观测。论文参考。矿压观测情况见下表:

表1采用正常支护设计的巷道顶、底板变形情况[6]

?

距迎头(m)

位置

观测项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

统计个数

30m以内

顶板

下沉量(mm)

110

12

54.1

11

底板

底鼓量(mm)

317

30

205.3

11

上帮

位移量(mm)

522

83

352.8

11

下帮

位移量(mm)

485

23

201.5

11

30m-100m

顶板

下沉量(mm)

35

2

18.2

9

底板

底鼓量(mm)

105

0

49.1

9

上帮

位移量(mm)

185

16

83.6

9

下帮

位移量(mm)

64

12

42.3

9

?

表2采取补强支护的巷道顶、底板变形情况

t

?

距迎头(m)

位置

观测项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

统计个数

30m以内

顶板

下沉量(mm)

51

5

20.5

12

底板

底鼓量(mm)

195

10

89.8

12

上帮

位移量(mm)

213

56

102.4

12

下帮

位移量(mm)

112

15

53.6

12

30m-100m

顶板

下沉量(mm)

28

2

12.2

10

底板

底鼓量(mm)

98

2

49.7

10

上帮

位移量(mm)

135

16

63.1

10

下帮

位移量(mm)

58

10

31.3

10

?

4结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补强支护后,巷道顶底板、两帮围岩位移量明显变小,后路存在的隐患得到消除,确保了工程质量及施工的安全。

实践证明,在沿空掘进等一些复杂条件下,采用普通的锚杆支护设计的巷道效果不理想,同时加了安全隐患,无法对掘出的巷道进行有效的支护,保证不了支护的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将窄钢带变成宽钢带、增加每孔树脂卷使用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两帮位移量;当巷道某段出现大量片帮、变形时,可以采用桁架结构支护,即在上帮肩窝和底部分别打上锚索,然后用锚索连接器连接,使这一部分的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可有效保证支护效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金华.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新发展[J].煤炭学报,2007,32(2):113-118.

[2]董方庭,姚玉煌,黄初,等.井巷设计与施工[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

[3]柏建彪.沿空掘巷围岩控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4]马念杰,潘玮.煤巷支护技术与机械化掘进[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5]康红普.煤巷锚杆支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33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