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智能悬臂梁传感特性及应用研究-碳纤维智能层.docx

型智能悬臂梁传感特性及应用研究-碳纤维智能层.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型智能悬臂梁传感特性及应用研究

碳纤维智能层-论文网

?

?

论文摘要:研制了一种新“U”型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作为传感元件的悬臂梁(以下简称智能悬臂梁)结构形式;介绍了智能悬臂梁的测试原理;基于对智能悬臂梁进行加载时的相关参数测试,研究了智能悬臂梁灵敏度、迟滞与线性度等传感特性;进一步探讨了智能梁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论文关键词:碳纤维智能层,智能悬臂梁,传感特性

引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工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功能和力电效应(电阻(率)随应变等力学参数线性可逆变化),具有结构自监测和电磁屏蔽等多种智能特性。经过研究发现,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通过监测智能层电阻率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结构的应变测量。

本文探讨一种“U”型碳纤维树脂基智能层作为传感元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尤其是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检测中的应用,相对于其他传感元件(如应变片、光纤传感器件等)而言,其具有本征特性的优势,因而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1智能悬臂梁实验

1.1测试原理

以悬臂梁结构形式来说明智能层的应用原理,如图1与图2所示。将图2所示长为c的“U”型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贴在悬臂梁上部,在自由端施加集中载荷F。由于碳纤维智能层测量的是悬臂梁的线应变,需要确定荷载F与智能层所测线应变之间的关系。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尹春根(1984-),男,在读硕士;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430070)

E-mail:ycgfkts@163.com

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la-002)

图1智能悬臂梁结构图2碳纤维智能层结构

假设悬臂梁臂长为l,梁宽为b,厚度为h;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贴在距悬臂梁根部为a的位置上。又因为碳纤维智能层的刚度远远小于悬臂梁的刚度,即忽略智能层的刚度,其电阻变化所表征应变即为悬臂梁对应点处的应变。如图1建立平面坐标系,可以求得悬臂梁在a~a+c段产生的线应变:

(1)

如果碳纤维智能层贴在a=0(固定端附近)的位置上,则

(2)

加载时,碳纤维智能层感受到的平均应变相当于在其长度的一半(即)处悬臂梁的点应变。

1.2实验准备

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规格为100mmx20mm,用一束连续碳纤维做成近似U型的结构,U型结构的长度约为90mm,宽度约为5mm;然后用导电银胶在碳纤维束的两端贴好电极,最后用调配好的E44环氧树脂封装。封装后,放入烘箱60℃恒温加热10min,在室温下固化24小时即可贴在悬臂梁上进行测试。

悬臂梁的材料为45号钢,尺寸为:l=280mm,b=55mm,h=5mm。

实验仪器及设备包括:Instron5882材料试验机;Keithley2700多通道数据采集仪;YE2539高速静态应变仪;烘箱;其它仪器和工具等。

1.3智能悬臂梁的测试

将图2所示的碳纤维智能层贴在悬臂梁上部a=0的位置,则按式(2)的要求,将电阻应变片贴在悬臂梁下部与碳纤维智能层中部对应的位置;将智能层电极与Instron5882材料试验机的力、位移输出端接入Keithley2700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将电阻应变片接入YE2539高速静态应变仪,采用1/4桥进行应变测量。对智能悬臂梁自由端进行加载,对智能悬臂梁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测试:

(1)循环加载1:位移控制,采用三角波循环加载,峰值保持8mm,共5个周期;加载的速度为8mm/min,如图3所示。

图3最大位移为8mm的循环加载

从图中可以看出:(1)电阻和应变随着位移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着位移的减小而线性减小;(2)电阻的波峰或波谷值在5个周期内未出现滞后或者衰减现象,其波形与位移、应变的波形一致,说明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电阻变化稳定。

(2)循环加载2:位移控制,采用三角波循环加载,峰值保持12mm,共5个周期;加载的速度为12mm/min,如图4所示。

图4最大位移为12mm的循环加载

比较图4与图3,发现图4中5个周期内电阻波峰值附近的曲线都比较扁平,这是由于最大位移12mm时,应变超过智能层传感极限,智能层电阻和应变不成线性关系。

通过对智能悬臂梁的循环加载实验表明,应变在传感极限内,碳纤维智能层电阻变化率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超过传感极限后,智能层电阻和应变不成线性关系;但当悬臂梁的最大应变回复到传感极限范围内,悬臂梁的智能层电阻则与应变仍成线性可逆变化。

2智能悬臂梁的传感性能及分析

通过对碳纤维智能悬臂梁的加载试验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智能悬臂梁的灵敏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与零点漂移等传感特性。

2.1灵敏度

灵敏度是传

文档评论(0)

186****3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