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型智能悬臂梁传感特性及应用研究
碳纤维智能层-论文网
?
?
论文摘要:研制了一种新“U”型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作为传感元件的悬臂梁(以下简称智能悬臂梁)结构形式;介绍了智能悬臂梁的测试原理;基于对智能悬臂梁进行加载时的相关参数测试,研究了智能悬臂梁灵敏度、迟滞与线性度等传感特性;进一步探讨了智能梁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论文关键词:碳纤维智能层,智能悬臂梁,传感特性
引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工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功能和力电效应(电阻(率)随应变等力学参数线性可逆变化),具有结构自监测和电磁屏蔽等多种智能特性。经过研究发现,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通过监测智能层电阻率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结构的应变测量。
本文探讨一种“U”型碳纤维树脂基智能层作为传感元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尤其是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检测中的应用,相对于其他传感元件(如应变片、光纤传感器件等)而言,其具有本征特性的优势,因而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1智能悬臂梁实验
1.1测试原理
以悬臂梁结构形式来说明智能层的应用原理,如图1与图2所示。将图2所示长为c的“U”型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贴在悬臂梁上部,在自由端施加集中载荷F。由于碳纤维智能层测量的是悬臂梁的线应变,需要确定荷载F与智能层所测线应变之间的关系。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尹春根(1984-),男,在读硕士;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430070)
E-mail:ycgfkts@163.com
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la-002)
图1智能悬臂梁结构图2碳纤维智能层结构
假设悬臂梁臂长为l,梁宽为b,厚度为h;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贴在距悬臂梁根部为a的位置上。又因为碳纤维智能层的刚度远远小于悬臂梁的刚度,即忽略智能层的刚度,其电阻变化所表征应变即为悬臂梁对应点处的应变。如图1建立平面坐标系,可以求得悬臂梁在a~a+c段产生的线应变:
(1)
如果碳纤维智能层贴在a=0(固定端附近)的位置上,则
(2)
加载时,碳纤维智能层感受到的平均应变相当于在其长度的一半(即)处悬臂梁的点应变。
1.2实验准备
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规格为100mmx20mm,用一束连续碳纤维做成近似U型的结构,U型结构的长度约为90mm,宽度约为5mm;然后用导电银胶在碳纤维束的两端贴好电极,最后用调配好的E44环氧树脂封装。封装后,放入烘箱60℃恒温加热10min,在室温下固化24小时即可贴在悬臂梁上进行测试。
悬臂梁的材料为45号钢,尺寸为:l=280mm,b=55mm,h=5mm。
实验仪器及设备包括:Instron5882材料试验机;Keithley2700多通道数据采集仪;YE2539高速静态应变仪;烘箱;其它仪器和工具等。
1.3智能悬臂梁的测试
将图2所示的碳纤维智能层贴在悬臂梁上部a=0的位置,则按式(2)的要求,将电阻应变片贴在悬臂梁下部与碳纤维智能层中部对应的位置;将智能层电极与Instron5882材料试验机的力、位移输出端接入Keithley2700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将电阻应变片接入YE2539高速静态应变仪,采用1/4桥进行应变测量。对智能悬臂梁自由端进行加载,对智能悬臂梁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测试:
(1)循环加载1:位移控制,采用三角波循环加载,峰值保持8mm,共5个周期;加载的速度为8mm/min,如图3所示。
图3最大位移为8mm的循环加载
从图中可以看出:(1)电阻和应变随着位移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着位移的减小而线性减小;(2)电阻的波峰或波谷值在5个周期内未出现滞后或者衰减现象,其波形与位移、应变的波形一致,说明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电阻变化稳定。
(2)循环加载2:位移控制,采用三角波循环加载,峰值保持12mm,共5个周期;加载的速度为12mm/min,如图4所示。
图4最大位移为12mm的循环加载
比较图4与图3,发现图4中5个周期内电阻波峰值附近的曲线都比较扁平,这是由于最大位移12mm时,应变超过智能层传感极限,智能层电阻和应变不成线性关系。
通过对智能悬臂梁的循环加载实验表明,应变在传感极限内,碳纤维智能层电阻变化率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超过传感极限后,智能层电阻和应变不成线性关系;但当悬臂梁的最大应变回复到传感极限范围内,悬臂梁的智能层电阻则与应变仍成线性可逆变化。
2智能悬臂梁的传感性能及分析
通过对碳纤维智能悬臂梁的加载试验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智能悬臂梁的灵敏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与零点漂移等传感特性。
2.1灵敏度
灵敏度是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危大工程辨识清单.docx
- 小榨油厂生产工艺流程图(可修改).pdf
- 地铁施工测量题库2020版.doc
-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四中学九级八下英语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doc VIP
- 【期中卷】人教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间最美是亲情.docx VIP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元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英语自考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真题2023年9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A类.pdf VIP
- NBT10115-2018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docx
- 《仙人掌》-美术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