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教材中的有关活动型课堂建设.docx

哲学与文化教材中的有关活动型课堂建设.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哲学与文化教材中的有关活动型课堂建设

?

??

?

?

?

?

?

?

?

???

?

?

?

?

?

摘要: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重要性。本文就诗词在哲学课堂上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诗词;哲学;课堂;运用

前言:经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以其精炼的词句、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感官的感受,更触及人生至理,滋润人的心灵。中国经典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把它引入哲学课堂,可以为枯燥的哲学教学增添一抹灵动而深刻的艺术之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一要求使得在哲学课堂运用古典诗词具有了可能性。同时,新课改也提出“转变学科本位思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交流合作能力”的目标。除此之外,在2014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2017年两会中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这些文献、讲话为在哲学教学中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经典诗词的智慧之美呢?笔者试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为例加以分析。

一、吟句读诗,品味诗情

着力构建哲学课堂的基本模式。首先,关注主体性。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应当从生命成长的高度看待课堂,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教师正确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是唤醒生命意志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是师生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这里,生命意志不断显现,思想的碰撞,展现不同思想,成为具有思想内涵、意義深刻的有效课堂。因此,哲学课堂应该回归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课堂,要转变教学课堂模式,建立新型的自主式、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型,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问题与实际相对应,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加强哲学的自我体验与实践,注重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推进哲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其次,提高哲学的思辨性。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开展各种社团、哲学兴趣小组,学校辩论会、读书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诵读是学生感悟经典诗词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其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即朗读和背诵。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是突出“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诗词,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引起深刻的情感体验。

笔者在教学本课时,精选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宰《拟古》、赵翼《论诗》三首经典诗词。笔者通过教学视频展现同音,笔者组织学生分组朗读并配上相应的音乐,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二、精读经典,体验意境

经典诗词的优美之处在于情景交融、意境幽美,能使读者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在哲学课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感受到经典诗词音韵之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细读经典诗词,深刻体验其意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领悟相关哲理,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对上述三首诗词进行了细读和品评。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扣住“古原草”这一主题,首句描绘了一幅广阔上野草繁茂的优美画卷;次句描述了古草原枯荣的岁岁循环的自然现象,“颈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顺势而为,进一步阐述“枯荣”。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又欣赏了其他两首诗。学生在“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中体验到作者认清自然规律的人生感慨。学生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体会到作者的豪迈之情。

三、深思经典,感悟哲理

“诗言志、歌咏言”。学生吟咏优美的旋律,体验丰富的情感,进而思考人生,感悟哲理。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学生体验经典诗词意境的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诗词所体现的作者思想和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在全文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千古名句。深刻掌握了一个真理: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即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必须要战胜旧事物。

在讨论“进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无壤间,少壮须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