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

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核心素养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先秦时期我国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运用史料

实证探究德治与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及德治与法治之争。

2.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秦汉至明清时期法律的演变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古代法律思想演变的特点及原因。

3.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秦汉到明清时期基层教化措施,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乡约的发展及教化作用;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法治与礼教并用对维护统治的作用。

知识导航

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

(1)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2)东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其中以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

思维点拨

“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2.法治

(1)早期国家:已经有了法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

(2)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3.德治与法治之争

(1)早期: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

(2)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

①内容

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是商鞅与韩非。

②结果

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知识点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律令儒家化

(1)原因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②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2)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唐朝

(1)中华法系的确立

①标志:《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②影响: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2)唐朝提倡礼治

①礼仪法典:732年,唐朝政府颁行的《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知识点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教化

(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

①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②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③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2)明朝: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3)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有变化。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习题巩固

1.(2024北京高考.3)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

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

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2.(2024.甘肃高考

3)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从上述诏令可知,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