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几于道-浅论水与老子道的关系.docxVIP

水几于道-浅论水与老子道的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水几于道---浅论水与老子道的关系

?

?

内容摘要:老子开创了“道”为最高范畴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哲学。对这个抽象玄奥的“道”的理解,我们从具体物象------“水”而非抽象概念切入,通过揭示隐含于“道”这个基本概念的物象,来了解它意义的现在范围,认识和建构这个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

论文关键词:道,水,上善,柔弱,无为,虚静

在世界文明圈中,有几次大的“哲学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本质发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理性认识。希腊有苏格拉底、伯拉图、亚里士多德,而中国则有先秦诸子百家,而老子的角色尤为重要。张岱年先生指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创始者”“道是老子本体论的最高范畴”[1]如何理解这个最高观念的“道”成为研究老子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关键,而老子对这个“道”的描述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老子在开篇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可道”、“可名”的不是“常道”、“常名”,言外之意就是说“常道”、“常名”是不可道、不可名的。面对这个无形无象,无视无闻,却又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道”,在不可言说又不得不言说的悖论夹缝中,陷入了尴尬.要摆脱这种尴尬就是要使“道”的现实喻体的出现,使不可言说的抽象的“道”有可言说的形象喻体,这样就可以摆脱“言不尽意”的困扰,踏上“立象以尽意”的具体阐释之途.于是哲人们把目光转向自然界之时,便发现了水。

水,浮天载地,是大自然中最普遍的物象和生命之源.水,滋养生命万物,从地下汩汩涌出,自然而然循道而流。水,柔弱不争,屈从于坚强之物,但最终却又消磨坚石,克服障碍。当其静止时,水平如仪,沉淀杂质,澄清自我,它可以硬如坚冰,可以散为蒸汽,水的多重样态与激发意象的伟力,为宇宙普遍原则的概念提供了原型,成为“道”可以言说的形象的喻体.老子钟情于水,他用水的各种特性来象喻这个抽象玄奥的“道”;故老子的“道”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称为“水之道”。

“道”最初的含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说文解字》:“道,所行之道也。”《尔雅?释宫》:“一达为之道”。为人、物所必经的道路。在哲学意义上自然规律的“道”,是可为水之溪的本喻。道,道路;水的特性之一就是循道而流。当水从源泉涌出,它没有任意的四处横流,而是循着一条通道流动。道的概念是作为一条溪流,是作为一条指导人们行为道路的方向原则。由此,“道”的概念被拓展延伸,蕴含了这样一个状态,即每一个事物都应因循自然规律而动。

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它先天地而存在,具有“独立而不改”的永恒性。它是恍惚无形的,无法为我们的感觉所感知,但是它又是真实存在的,为更真切把握这个宇宙本体的“道”,老子以水喻之:“道冲,而用之后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冲”,古字为“盅”,训虚。《说文》解释为:“器,虚也。”道是虚空而没有形体的,盛水之器只有虚空,才能“其用无穷”。“冲”也可意味着空无沉渣,清澈空明,这也就把“道”描述为永不枯竭的源泉,正如从甘泉取水,水总自我更新。“渊”,水聚而成。《玉篇》:“渊,哲学论文水停又深也。”《小尔雅广诂》:“渊,深也。”可见,渊与深同义。今人常以“深渊”连用,而深渊常意指神秘玄奥与深不可测的事物。渊是水聚之处,水由此而出,流溢出来滋养万物,正如“道”似有泉之渊,水不断从地下深处涌出,给万物以生命之源。庄子也用水表述“道”:“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2]又说“道”:“注焉而不满,酌之而不竭.”[3]将“道”与浩瀚的大海相比况,表现了道的渊博、广大、无限和绝对。的确,在地球上只有占地球表面70%的汪洋无垠的大海,才可有老庄“弥沦天地”,“包裹六极”的宇宙自然之“道”联系起来。

以上是从宇宙本体的角度来论述水与“道”的比况。接着,老子进一步用水来论述“道”落实到社会人世层面的意象。而在此层面上,老子就直接用水来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

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道”的禀性,而正与“水利万物而不争”相契合。按《尔亚?释诂》云:“几,近也。”王弼的《老子注》:“道无水有,故曰几也。”道高悬万物之上,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故为“虚”,为“无”;而水乃实存自然之物,故曰“有”。以有体无,以水体“道”。一切生物,依水则生,失水则死。水,柔弱清静,默默奉献,滋养万物又不与万物争功;水的往下处流,甘居卑地,正如“道”的特征,万物得道则生,失道则死,天得到它则生,地得到它则宁,神得到它则灵.“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三十四章)“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弗居。”(三章)

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五章)是老子的处世方式。“老聃贵柔”(《吕氏春秋?不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之也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