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从决定战争胜
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强调“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就是阐明战争的
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
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理解文意不是难事,但是要
理解文章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也是一篇议论文。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
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了解孟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孟子:
东汉学者赵岐注解《孟子》时说:“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无所
不包。”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问题,从宇宙到人生,到人生应该如何,全部都
在里面。所以读《孟子》,帝王读了,士大夫读了,有心上进的人读了,都会有
收获。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名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三、简介作者,初识孟子:
师:请同学介绍你了解的孟子。
生根据了解介绍。
师补充:老师也整理一些,我们一起读一读,增进对孟子的认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
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四、初读课文,走近孟子: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师:我们就从朗读这篇文章开始,走近孟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一会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学生展示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给朗读的同学做点评。
生评价朗读。
欣赏名家朗读。
全班齐读课文。
(二)译读课文,读懂大意
师:文言文学习,字词积累很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
意,遇到不会的标注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独立疏通文意。)
师:哪位同学有问题,请举手。
生质疑答疑。
积累文言字词对我们今后阅读文言文会有很大帮助。(再给大家点时间准备,
争取能够不看书说出这些词句的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疏通文意有助于我们朗读,朗读课文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意。带着对课文的
理解,再次齐读课文。要求:放慢速度,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五、整体感知,了解孟子:
孟子,久负盛名,周游列国,所到之处享受的都是部长级待遇。他经常向君
主建言献策,极力说服他们采纳他的政治主张,本文表明了孟子怎样的观点?
可能有三种答案:
①文章的题目就是本文的观点。明确:《孟子》一书中每一章都是没有标题
的,教材的编写者为方便教学,特意拟制了标题。因为题目是编者自己加的,所
以不是作者的观点。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究竟是什么?
引导:两个答案的关键词是“得道”与“人和”,“得道”与“人和”哪一个
是目标,哪一个是手段?
(明确:“得道”只是实现“人和”的手段,“人和”才是“得道者”的终
极目标。文章最后“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其实也正是“人和”的结果。)
2.孟子是怎样让君王接受自己观点的?请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预设: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师: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攻城)
师:这件事做起来难吗?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
原因何在?(天时不如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