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提升疫情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以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3D制作教学为例.docx

优化教学过程提升疫情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以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3D制作教学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优化教学过程提升疫情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以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3D制作教学为例

?

??

?

?

?

?

?

?

?

???

?

?

?

?

?

随着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逐渐回归到正常教学,但专用教室使用要求及其严格。许多学校规定,在计算机教室上完一节课,换一批学生前要消毒清洁桌面、鼠标、键盘,清洁后通气时间起码一节课时间。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无奈地只能回到普通教室,上课内容怎么调整?教学内容如何开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紧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动手操作,感悟课程,回归本真,利用普通教室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特殊期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开展教学,笔者就以苏教版五年级3D制作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疫情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一、师生共演。

当下核心素养新一轮课改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生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不能只通过看、听,而是正真的需要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中多个要点组合实施。在普通教室教学,由于许多学生无法进行操作计算机感悟,凭空相像,老师就首先需要做好“演”这一环节,将原理和操作步骤通过边演边猜、边演边试、边演边探的方式,细化操作演示流程,留给学生平常几倍时间的思考脑补时间,一定要让学生先思考,再逐步“揭开面纱”。

例如在教学2018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3D打印单元的第1课,《初识3D建模》,除了尽快让学生理解3D建模的概念外,还需要了解教材上3D制作软件“DesignSparkMechanical”的基本界面和基本操作,学会用软件进行简单的平面建模。教学操作部分时,老师先投影出示“城堡.rsdoc”(如图1)然后分步提问,这是一个漂亮的3D的城堡,你想怎样进行观察的?

(图1)

学生:放大、缩小、旋转。

师追问:那你是怎样完成这些操作的呀?你来说出想法,让老师代替你,进行尝试吧!

学生1:我想按住鼠标左键拖动

学生2:我想滚动鼠标中间的滚轮,平常我都是实完成上下操作的。

老师按学生要求实验,请学生回答你的发现。

学生:我发现单击拖动是选中操作,选中了模型的一部分。

学生:滚动鼠标滚轮可以进行放大缩小。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实验,探究,共同演练,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实验,更让学生能将操作步骤讲得出,道得明,学的更牢固。

二、集思广益,动手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实践操作非常重要。精心设计操作练习,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制作获得知识,是计算机学习的关键。有条件的学校,当然可以由生自带笔记本,但对于更多的广大小学生而言,那暂时是遥不可及的。那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换节,集思广益,用其它方式方法来代替学生的上机操作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完3D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后,学生要会用软件进行简单建模体验。普通教室中学生如何开展3D建模实验?学生不操作软件,就掌握不了3D建模的步骤和基本原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就开始分析,教材是想让学生知道通过平面图形按指定路线拉动、旋转,能完成简单的3D建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其他动手操作练习,来让学生变向来理解呢?按教材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制作一个有对轴的3D物体。这就为师生的演练习,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和广度。课堂上,学生观察老师用直接在DSM软件中用直线工具画出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然后老师与学生一同开始思考:如何将平三角形用最简单的操作变成3D立体物体?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拿出三角尺或对折的纸进行实验研究。接到要求后,学生自己开始动起来,摆弄着手中的工具,很快,同学生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多个三角形叠起来,就不是平面的了。老师指出这个方法叫拉伸,值得一试。还有的同学说把角折叠起来,老师演示后,大家发现,还是平面,还有同学说,可以转动,按住三角尺的两个端点旋转,可以变成立体的,但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老师也给予肯定,并指出这是旋转的方法。老师课前将上机操作,进行转换,再和同学们起动手练习,同学们身临其境,手脑并用寻找答案,最终发现并理解了平面图形通过拖动和旋转三角形都可以变化出3D立体的模型。那不正是这节课3D建模的初衷吗?

通过师的课前预设,让学生在课堂中观察、动手、动脑,而不是直接将方法告诉他们,让同学们亲历探究过程,最终发现计算机制作的秘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同样能有效得到训练和提升。

三、感悟课程,回归本真。

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孩子们当下并不是需要学会如何操作3D软件,制作出美轮美奂的3D作品,不论当下教材上的3D软件如何先进高效,终将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淘汰。当下学生掌握的软件操作技能步骤,都仅仅是学生未来运用计算机学习设计的基础。归根结底,应该是学会分析、制作,亲历过程

文档评论(0)

158****4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