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docx

基于学生需求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学生需求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

?

王莉佳

[摘要]调查某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态度,探索心理健康工作模式。结果发现,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更容易向同龄人求助,网络宣传已成为学生获取心理健康资讯的首要来源,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心理工作方式是互助心理团体。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给出建议: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引导增强学生现实功能;积极探索心理健康课考核方法改革;大力发展朋辈心理互助,发挥团体优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求调查;心理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6-0042-01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类高校得到进一步深化,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但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利用率依然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且常带有教育者的主观性和盲目性[1]。

一、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法。问卷包括以下内容:心理健康水平及求助途径、心理健康普及情况、心理知识内容及形式偏好、心理健康课程需求。调查对象为某独立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获有效问卷1453份,其中男生685,女生768。

二、结果分析

(一)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现状及求助途径

“时常陷入负面情况,自己想办法摆脱”需要心理调节的学生占20.92%,“觉得自己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需要专业心理干预的占2.55%。

求助途径中选择“自行排解”和“朋友、同学”的最多,分别占73.64%和71.99%,选父母的占40.54%,选辅导或班主任的占8.95%,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占8.81%,选班级心理委员的占6.74%。说明当学生面对心理问题自我缓解失效时首选的求助途径是同龄人。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情况

被试学生中有52.17%的学生接受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42.6%的学生参加过心理讲座,42.26%的学生参加过各类心理活动,16.94%的学生选修过心理健康课,12.32%的学生接受过心理委员的帮助,接受过个人心理咨询的学生占2.61%。

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信息途径中,通过校园海报获取信息的占50.93%,52.03%的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通过同学交流、班级心理委员的分别占39.64%和34.34%,通过辅导员的占37.44%。可见网络宣传途径已经逐渐超过传统途径,成为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资讯的首要来源。

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形式中,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依次是互助心理团体43.15%,心理主题讲座36.06%,学生活动34.34%,个体心理咨询31.25%,书籍阅读30.63%,宣传资料29.87%,心理委员组织活动26.57%。

(三)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需求调查

对是否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87.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学习目标,获得提升心理健康方法的占66.48%,然后是心理活動体验占59.6%,心理学知识占41.50%。而只希望“通过考试获得学分”的学生仅占7.16%。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有较强的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期待是实操性、体验性多于理论性。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学习内容的需求,依次是自我认知63.66%,情绪管理62.56%,人际交往61.73%,健康人格54.65%,生涯规划47.9%,挫折与压力46.04%,恋爱与性心理41.57%,学习心理38.68%,异常心理及应对30.97%,生命意识26.02%。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教学内容,也应是心理健康课的重点内容。

三、讨论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如下:

(一)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引导增强学生现实功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其便利性决定了传播范围广、学生接受度高,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是必然的趋势。但同时,过于依赖互联网又会造成问题:过于依赖社交软件而缺乏现实人际交流、沉迷短期心理满足而缺乏长期目标引导陷入迷茫等。因此借助网络开展工作时,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结合,引导学生从虚拟网络社交转向人际交往,增强其现实心理调节功能。

(二)抓住重点内容,积极探索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

对心理健康课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其必要性,并且对课程感兴趣,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课程内容分布上,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的需求最突出。在课程形式上侧重于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与参与度。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变的重要推手是考核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由反思材料、参与表现等多方面综合代替单一的知识考查。考核方式的转变将倒推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大力发展朋辈心理互助,充分发挥心理团体优势

学生遇到问题时倾向于向朋友倾诉,互助心理团体是最受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应大力发展同龄人互助的朋辈心理互动活动,强调同龄人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71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