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石钟山记》(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统编版2019).pptx

12 《石钟山记》(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统编版2019).ppt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平台知人论世丨初读感悟丨入情入境丨研读析旨|思考延伸

环节一知人论世环节二初读感悟环节三入情入境环节四研读析旨环节五思考延伸知人论世丨初读感悟丨入情入境丨研读析旨|思考延伸目录CONTENTS

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3.感受集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的行文特点和自然流畅、挥洒自如的文笔。4.鼓励质疑,学习反对臆断,重视实践的科学精神,学会对人或事物全面评价。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和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领悟文中阐明的人生哲理。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写作背景,找岀二疑,理解三笑,彻悟一旨。

情境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清代方苞说它是苏轼“诸记中特出者”,刘大櫆也认为它是“坡公第一首记文”,它就是苏轼的《石钟山记》。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齐名称“苏辛”,开创豪放派词风;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苏东坡全集》。

知人论世【相关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口县时,游览了石钟山后,写了这篇文章。

知人论世【解题】①石钟山,山名。拓展: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②记,游记,一种文体。

知人论世【了解文体】游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一般是作者先描写自然景色,然后再生发感慨,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则采用“议—叙—议”的方式,如苏轼的《石钟山记》。

初读感悟任务活动一诵读全文,感受韵律

初读感悟明确字音。函胡(hánhu)磬(qìng)桴(fú)铿(kēng)硿(kōng)鹘(hú)磔(zhé)噌(chēng)吰(hóng)罅(xià)窾(kuǎn)镗(tāng)鞳(tà)射(yì)任务1:聆听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任务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初读感悟任务活动二整体感知

初读感悟思考: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

入情入境任务活动文本研读

入情入境研读第一段《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靠近)深潭,微风鼓(激荡,掀动)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发出声响)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才)访(访求)其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得双石于潭上,扣(敲打)而聆(聆听)之,南声函胡(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扬),桴(鼓槌)止响腾(传播),余韵(余音)徐歇(慢慢消失)。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更加)疑之。石之铿然(形容敲击金石发出的响亮的声音)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命名),何哉?

入情入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请概括一段段意:提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

入情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