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型财政:中国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docxVIP

治理型财政:中国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治理型财政

中国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

??

?

?

?

?

?

?

?

???

?

?

?

?

?

改革开放以来,在财政理论界的话语体系中,我国的财政类型经历了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迁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那么,当前要建设的“现代财政制度”,究竟属于什么财政类型,与“建设财政”“公共财政”又是什么关系?本文从国家治理演化的三维视阈,通过对中外财政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类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正进入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建设的是治理型财政。

一从“一维”到“三维”:观察财政类型的视阈变化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国家性质决定着财政的性质。在国家结构中,有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三种力量的组织化程度及强弱,决定了其对国家及财政的影响力。政府在三种力量中,组织化程度往往最高,在国家行为中一般处于关键地位。但市场、社会两股力量不断成长,引发国家结构的新变化,对财政类型产生巨大影响。观察财政类型,仅从国家事务由“政府”主宰角度出发,便是“一维”视阈;从国家事务由“政府与市场分工”角度出发,便是“二维”视阈;从国家事务由“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角度出发,便是“三维”视阈。

图1观察财政类型的视阈

(一)一维视阈

20世纪60~90年代,国家分配论是我国的主流财政理论。国家分配论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论出发,认为政府与生产资料所有者高度一致,立足“政府”一维视阈划分财政类型,将财政分类为奴隶社会财政、封建社会财政、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和社会主义财政。在国家内部,如果政府统揽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市场和社会力量都绝对服从于政府,那么国家与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政府对外对内都代表国家,在表述时两者在大多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政府的性质代表国家的性质,决定财政的性质。于是,对财政的认识被框定在一维视阈内。

根据国家分配论,对经济领域大包大揽的“建设性”,被看作社会主义财政的最突出特征。社会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财政的共同特征是“剥削性”和“消费性”。“建设财政”被认为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财政的标志。

(二)二维视阈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共财政论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财政理论。公共财政论从市场失灵论出发,以“政府+市场”二维视阈认识财政现象,认为私人产品通过市场解决,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类型就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之前的君王主导的财政类型是“家计财政”,我国计划经济下的财政类型是“国家财政”。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市场以其强大的生产力扩展功能,获得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地位,甚至一度凌驾于政府之上。企业联合起来阻止政府过多插手经济事务,限定政府作用于“市场失灵”领域。

根据公共财政论,我国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除了负责政治秩序、矫正外部效应外,重点任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经济建设应由市场负责。因而,20世纪末以来,“公共财政”被认为是与市场经济配套的财政类型,而“民生财政”成了公共财政的突出特征。

(三)三维视阈

2012年以来,贾康、卢洪友、刘尚希等学者提出,应从“政府+市场+社会”三维视阈对财政现象进行再认识。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活动平台的力量,构成国家内部的权力结构,决定了财政的形态。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三大平台上起主导作用。政府机构是垄断暴力的政治组织,组织严密,是财政活动的核心主体。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环境中,垄断公司、跨国公司规模宏大、联系紧密,对财政活动具有巨大影响力。社会组织如行会、商会、基金会甚至教会等,是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组织机构,具有贴近民众、行动灵活、社会沟通良好、承受风险能力强和创新优势,可以起到表达民众意愿、提供公共服务、影响公共政策、协同社会治理、监督政府权力等作用。与政府、企业等强大的政治或经济组织相比,社会组织覆盖面小、组织强度弱,常处于国家边缘及被挤压的地位。但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达,政府权力被限制在法定范围内,市场扩展过度引发钟摆效应,社会组织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组织水平也得到提升,成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极,在提升整个社会福利中的特殊作用凸现。

在三维视阈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变化,使财政呈现不同的类型:①当政府凌驾于市场和社会之上时,财政与专制政府的性质相同,可称为专制财政;②在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政府被要求尽量少干预经济及社会运行,财政发挥“夜警”功能,呈现夜警型财政特征;③当市场过度扩张导致社会面临解体风险,市场运行效率低下,进而政府职能扩张,干预经济和社会领域,财政呈现干预型财政特征;④当政府既是产权的代表,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