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教师版).docxVIP

第34讲 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4讲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一、选择题

1.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人口大幅增加,并逐渐融入华夏族,如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A.汉民族实际已形成

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C.族群矛盾基本解决

D.亲疏贵贱等级减弱

B[材料说明随着战国时期民族交往频繁,周边部族逐渐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夏族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体现出华夏认同感不断增强,故选B项;战国时期汉民族还未形成,排除A项;认同华夏文明并不等同于族群之间没有矛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族群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亲疏贵贱的等级无关,排除D项。]

2.(2024·甘肃兰州期中联考)下面是新疆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的“贵”字孔雀纹锦(左图)、92号墓出土的联珠对鸭纹锦(右图)。两者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这种新织法、新花纹的斜纹纬锦在盛唐时期,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风行一时的新产品。这反映出当时()

A.文明交流利于纺织技术的创新

B.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C.政治稳定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

D.中西审美趋于一致

A[据材料“两者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这种新织法、新花纹的斜纹纬锦在盛唐时期”可知,在新疆出土的孔雀纹锦和联珠对鸭纹锦出现在盛唐时期,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表明盛唐时期纺织技术吸收了波斯风格(外来技术),故选A项;材料“这种新织法、新花纹的斜纹纬锦”所述是丝织技法,而不是绘画艺术,排除B项;材料“两者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这种新织法、新花纹的斜纹纬锦在盛唐时期”强调的是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国的纺织技法,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范畴,不属于民族文化传承,排除C项;材料“两者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体现的是中外文化交流,而不是中西审美,并且“趋于一致”表述绝对化,排除D项。]

3.(2024·湘豫名校联考)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 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D[根据题干可知,唐朝时期大量外来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文化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这表明了唐朝包容开放和影响世界,故选D项;题干中无论是外来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未提到科技成就,更没有将唐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所以就不能得出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由“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可得,唐朝文化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但这只是题干中的部分内容,B项属于以偏概全,排除;题干只是提到唐代政治制度影响到了东亚、东南亚以及西亚、欧洲,但并未将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就不能得出唐代政治制度优越先进的结论,排除C项。]

4.(2024·广东惠州调研)辽、金统治者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建造孔子庙,勤加祭祀。西夏统治者甚至“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尊孔子隆重,为汉族所不及。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思想的传播 B.民族关系的缓和

C.文化交融的发展 D.统一趋势的出现

C[据材料“建造孔子庙……尊孔子隆重”可知,辽、金、西夏统治者都十分推崇孔子的儒学,体现了北方游牧文化在与汉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吸收中原地区的文化,反映了文化交融日益加强,故选C项;据材料“建造孔子庙……‘尊孔子为文宣帝’”可知,体现了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孔子的尊崇,理学兴起于北宋,无法体现理学的传播情况,排除A项;据材料“辽、金统治者都在上京……”可知,辽、金、西夏的统治者在本民族内部推崇儒学,并未阐明与宋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缓和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辽、金、西夏的民族政权和宋朝政权处于对峙时期,统一趋势的出现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

5.下列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和外交情况评述正确的是()

汉代

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

唐代

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

明初

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

清初

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A.形成和延续了朝贡体制

B.外交机构精简行政职能

C.不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

D.输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

A[材料反映了从汉代到清初,中国对外册封赏赐、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的朝贡制度,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古代中国的朝贡体制强调和平与领土完整,故C项错误;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近代外交原则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排除D项。]

6.(2024·江苏如皋调研)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