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ocxVIP

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用药方法对于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06%>79.41%)相对更高,而症状消失时间[(3.19±0.59)d<(5.14±0.85)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6.85±0.64)d<(10.19±1.22?)d]以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6.55±0.61)d<(10.71±0.92)d]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其对于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着显著的疗效,有助于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痰热清;利巴韦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患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并伴随有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症状。考虑到重症患者存在多脏器功能损伤、衰竭的风险,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尽快痊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而痰热清与利巴韦林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在34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最高龄69岁,最低龄31岁,平均年龄(40.2±5.1)岁。在34例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最高龄71岁,最低龄33岁,平均年龄(41.1±4.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作为治疗药物,给予利巴韦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0.8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给药,2次/d。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给药,1次/d。对照组患者则单独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给药方法、剂量、频次与观察组完全一致,待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3d可停药。

两组患者在使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根据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的变化,针对消化道出血、血肿、皮肤瘀斑、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通过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液血浆和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对症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其治疗痊愈、好转和未愈的例数,对比其差异,见于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痊愈

好转

未愈

有效率

观察组(n=34)

19(55.88)

14(41.18)

1(2.94)

33(97.06)

对照组(n=34)

12(35.29)

15(44.12)

7(20.59)

27(79.41)

χ2

16.375

P值

<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密切监测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对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对比其差异,见于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观察[(±s),d]

组别

症状消失时间

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

观察组(n=34)

3.19±0.59

6.85±0.64

6.55±0.61

对照组(n=34)

5.14±0.85

10.19±1.22

10.71±0.92

t值

5.769

7.371

6.648

P值

<0.05

3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急性发作,且具有传染性,一般通过蜱虫叮咬进行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特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即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促进白细胞、血小板水平的恢复。

文档评论(0)

152****7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