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郁全和“长江”骄子
郁全和“长江”骄子
认识郁全和,是因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一一小岗村发展滞后的缘故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安徽省滁州市召开的“中国大包干25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有些冒昧的提问,令他的老部下对记者十分恼火。而他却用长辈的口吻安慰记者:“我喜欢你这样直言不讳且赋有个性的提问,我给你留下我家的电话吧,以后常给我打电话。”
虽然小岗当年的创举为中国农村改革揭开了序幕,一度解决了温饱,然而在今天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与改革前进的步伐拉大了差距,成了新型的落后村。
而郁全和领导的长江村由一个江边的小渔村,却发展成为了“三个文明”建设示范村,全村已纳入社区化管理模式,目前已拥有一个有22家子公司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张家港市经济强村,江苏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单位五连冠,还被中宣部领导誉为“长江名花”。英国电视台《亚洲通讯》称其为“大地的脊梁,中国农村的天堂”o
第二次是2005年春节前夕,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举办的“长江润发踏浪行活动周”期间。
开幕式第一天,可谓领导、明星满座。江苏省高德正老省长,江苏省政协常委、原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郁均剑,著名影视明星刘晓庆,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王彬彬、茅善玉、赵志刚,以及苏州市的领导、滁州市的领导、宿迁市的领导、张家港市的领导、金港镇的领导,上海青年越剧团,无锡锡剧团等各界朋友也都前来祝贺或献艺。尤其是由上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孙启新和张家港市电视台主持人司瑛联合主持的“长江润发踏浪行活动周”大型综艺晚会现场直播,和闭幕式当晚长达30分钟礼炮式焰火表演,足可以看出这个村子的富裕程度,同时也能领略到充满智慧、勤奋、同心、扎根和善于总结的长江村人的豪爽和大气。
两次见面在两块不同的土地上,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把小岗村比做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长江村就是一辆奥迪A6或是一列T字头火车。
在长江村三星级宾馆里,郁书记以一位60多岁朴素的老人口吻与记者侃侃而谈。他认为“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百姓”。他平静地告诉我,怎样跨洋越海开拓市场,怎样与美国、日本、西班牙外商合作,怎样搞第三产业开发房地产;他向我透露如何利用上海浦江两岸调整工业结构机遇,取得工业上的突破。
谁能相信,这位朴实和蔼的老人是一位在国内外市场上纵横驰骋的强者,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曾是这块土地上一个小渔村的生产队长,在短短的20多年中,跨越了一个时代,带领着他们的父老乡亲,完成了从农村向城市的跨越,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树立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典范。
创业篇
过去的长江村是一个人穷、地薄的小滩涂,人均四分土地,是全县有名的落后村,南沙公社15个大队排列倒数第一。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好儿不留长江村,好女不嫁长江郎”。不少年轻人都认为“跳出农门万丈高、离开四社样样好”。
郁全和历任长江村的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长、大队农业技术员等职。1974年,已进入而立之年的郁全和,挑着长江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沉重的担子走马上任了。面对当时人均收入只有62元的状况,他坚定一个信念: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长江村的落后面貌。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上任不久,他带领长江人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土地改造及新村规划两大工程。由于村民居住太分散,为便于管理将全村15个生产队合并为三大片,并实行了大队二级核算体制,提出了“房子靠边站,面貌彻底改,腾出土地来,增收再增产”的口号。对全村的农田、房屋、河道、水渠进行了统一规划。当时,村里没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来测量海拔,郁全和专门在下雨的时候到田里观察雨水的流向,确定地块的高低。就是这种精神一直感召着长江村的百姓。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利用农闲季节,动土88万方;将周边15个自然村重新规划,其中最小的一个村只有十三间房子,三户人家。拆除出新2000多间房屋;将全村1500亩高低不平、港汉纵横的丘陵地变成了水浇地、生产区。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紧跟着出现了。大面积的平整土地,使大部分原有土层结构被破坏,摆在郁全和面前的问题就是:要想彻底解决长江村的温饱问题,必须使新土层变成熟田,这就意味着投入大量的有机肥,才能保证土层结构。那个年代人都吃不饱,哪有养猪积肥的份?化肥也就供应那么一点,能够用吗?为了利用积累绿肥这一天然优势,必须引进绿萍实行放养。为此,郁全和三进华西村参观、学习放养绿萍的技术及经验。常言道:“入深水者得蛟龙”,绿肥确实为长江村改造土质出了一把力,两年时间开创性地实现了“三纲粮、双百棉”千亩粮田,并持续稳产高产,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农业样板村。
可是好景不长,一碗饭刚端到手,饭碗却被打破了。改革初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