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哭嫁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关于哭嫁研究的文献综述

?

?

论文导读:哭嫁,是我国古代甚至至今在某些偏远地区一种流行的婚礼习俗。姑娘出嫁前,新娘与其女性亲属,多举行哭嫁仪式,用“哭”和“唱”哭嫁歌的形式来迎接出嫁这一人生的重大转变。本文试图从哭嫁的艺术特征、功能以及哭嫁的文本—哭嫁歌等方面来梳理一下学者对于哭嫁的研究。从此开始了对哭嫁功能的分析。

关键词:哭嫁,哭嫁歌,艺术特征,功能

?

哭嫁,是我国古代甚至至今在某些偏远地区一种流行的婚礼习俗。姑娘出嫁前,新娘与其女性亲属,多举行哭嫁仪式,用“哭”和“唱”哭嫁歌的形式来迎接出嫁这一人生的重大转变。论文参考网。按照一般的道理讲,婚姻对于家庭来说是难得大喜事,对于待出嫁的新娘来说更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婚姻将赋予女性更加丰富的人生意义,从此以后她就要在另一个家庭里担任妻子、儿媳、母亲的责任。本文试图从哭嫁的艺术特征、功能以及哭嫁的文本—哭嫁歌等方面来梳理一下学者对于哭嫁的研究。

一、哭嫁习俗的阐释:

从史料来看,哭嫁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易经》中就有记载:“賁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乘马斑如、泣血涟如,匪寇,婚媾。”迎亲的队伍乘着白马雄赳赳、喜洋洋地来迎娶新娘,而新娘却嚎啕大哭,涕泪涟涟,连旁观的人都往往把“婚媾”迎亲队伍和盗寇前来抢劫混淆不清。可见“哭嫁”的风俗是由上古的抢劫婚风俗遗留下来的。在先秦的儒教观念中,也以女儿出嫁为令人悲痛之事。《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说:“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汉乐府诗《白头吟》相传乃西汉卓文君所作,诗中反复吟诵“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而“嫁娶不须啼”就是说明当时姑娘出嫁时普遍啼哭。曹植亦有《感婚赋》所云:“悲凉媒之不顾,慨仰首而叹息,风飘飘以动缨”魏晋南北朝时一直都有哭嫁习俗,诗人多有吟诵。梁朝何逊《看新婚诗》“良人已灼灼,席上自生光。所悲高驾动,环佩出长廊”。南陈周弘正亦有《看新婚诗》描写新娘哭嫁时喜忧参半:“带啼凝暮雨,含笑似朝霞”。如悲似喜,带啼含笑,新娘出嫁时复杂的心情跃然纸上。最传神的描写还是杨师道的《初宵看新婚诗》:“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娥。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轻啼湿红粉,微啼转横波。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多”。

1997年3月钟玉如,唐圣清在怀化师专学报上发表《沅陵白族哭嫁习俗》描述了白族的哭嫁歌,又对哭嫁歌进行了分析。1999年1月万建中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哭嫁”习俗意蕴流程》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哭嫁”习俗作了详细的论述,清晰梳理了哭嫁意蕴的发展轨迹,从而揭示了其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因,亦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民俗传承的一般规律。2009年覃娟在大众文艺上发表的《鄂西土家族哭嫁习俗的宗法性探微》从哭嫁习俗所体现的强大民族凝聚力、父权统治和夫权统治这三方面对这种习俗进行了宗法性的探讨。

二、对于哭嫁功能方面的研究:

刘孝瑜较早指出,土家先民的哭嫁是把“成年礼和婚礼结合在一起,与古代汉人把成年礼和婚礼分开举行不同。”1991年向松柏发表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的《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一文,作者利用民族学、民俗学资料探讨哭嫁习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使用价值,认为哭嫁习俗具有成年礼意义。从此开始了对哭嫁功能的分析。2000年5月程蔷在《民间文化》发表《婚前教育与哭嫁风俗》简要概括的指出,对于中国女性来说,婚姻是其生命历程中的关键的一环,哭嫁习俗实际地起到了婚前教育的作用,既能教化、训诫新娘,使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也提供了宣泄临嫁时复杂矛盾情感的机会。先前的研究者对哭嫁歌的教育功能与意义的研究呈现出一个从宏观预测走向微观实际发掘的递进关系。丰富哭嫁与哭嫁歌的资料中,原生态哭嫁习俗教育功能的研究内容很多都夹杂在关于哭嫁歌与哭嫁歌的社会角色转换功能唤醒女性心理等方面。华中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余暇的硕士论文《鄂西土家族哭嫁歌角色转换功能》运用了两个角度,一是从社会学角色理论出发,分析哭嫁歌文本和田野调查材料,考察哭嫁歌在土家族女子从女孩过渡到别人媳妇这一角色转换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对哭嫁歌作女性学的研究,即关注哭嫁歌的主体,解析哭嫁歌主体的心理特征,揭示新娘角色转换过程中微妙心理变化过程.。2002年田晓岫在贵州民族研究上发表《浅析道真仡佬族“哭嫁”民俗的民族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功能》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分析道真仡佬族自治县的部分仡佬族中遗留的“哭嫁”民俗的民族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功能,阐述该民俗相当于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提到了民俗也应与时俱进,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三、哭嫁的文本--哭嫁歌方面的研究:

研究哭嫁不得不研究其哭嫁的文本哭嫁歌”,用“哭嫁歌”来深入对哭嫁的研究。对于目前的文献,也以哭嫁歌方面的资料居多。我国对于哭嫁歌的研究以三十年代末期刘伟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