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基于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践
?
?
黄海涛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且能以图画、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学科内容,所以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突破的一个切入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初中生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本文将从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三个角度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常规的文化课程不同,它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本课程最主要的课程目标,认为教师应该主动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组织课程教学。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期,需要正确的德育与精神指导才能使其明辨是非善恶,形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德育的基础科目,势必要根据初中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作为本课程的教学起点与重点。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教学时空限制,使初中生深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德育知识,已成为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辅助工具。
一、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上还原某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改变课堂教学环境与情感基调,以情境达到启发学生思维与思考的教学手段。常规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会以有限的教学工具呈现课程知识,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创设情境,并不能保证情境的真实性与启示性。为此,教师便应主动引入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的内容与形式,优化情境的“桥梁”作用。
就如在“爱劳动,身心健康”一课中,笔者收集了户外工作者的工作照,有清洁环卫工人顶着烈日清扫街道,挥汗如雨的照片;与高空作业人士擦洗高楼玻璃、建设山间桥梁的高位工作照片,等等。这些照片突出了室外工作者的辛苦与不易,能够唤起学生的恻隐之心。如此一来,笔者便可利用学生的同情心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明白每一分工作都有不易之处,而他们应主动承担家务职责,分担父母的负担,完成本课德育教学目标。
二、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所需学习的学科知识,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教材为基础,但是教材并不是实施德育教学的唯一载体。新课改认为“实事求是”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允许教师根据学情需要开发特色化的课程资源,扩充课程资源内容,且明确指出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优化学生的生活质量为目的,需要以信息技术完善课程内容,拓展初中生的学习范围。
就如在“关爱社会”一课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调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与人类生活变化的相关资料,通过特定的新闻网站与时政分析总结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与突出矛盾,以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在资料调查中,学生可自由分组,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调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人负责调查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然后在组内整合小組结论,完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需主动分享本组学习成果,笔者会借此导入“关爱社会”的相关知识,丰富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三、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
常规的道德有法治课程习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展开,限制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影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生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德育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课堂教学也就不再是传播知识的场所,而是培养学生能力与提升学生品质的阵地。这就需要教师改革与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实现长远进步。
就如在“与人为善,将心比心”一课中,笔者便以信息技术出示了本课学习目标,即总结将心比心的概念,分析培养人们与人为善的途径,总结出与人为善的重要性与积极作用。在课前,本班学生需借助网络资源学习新课,学习本课理论知识,汇总自己的学习难题。然后,笔者会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学生沟通,询问他们的自主学习进程,汇总学生遇到的难题,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与人为善,将心比心”一课中,笔者根据学情反馈将“将心比心的概念”与“如何与人为善”两个知识作为本课重难点知识,组织学生们展开了课堂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德育观点。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扬长避短,以信息技术全面改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结构与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邱志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