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dfVIP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

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下《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儒林外史》是九年级下册三单元后面的名著导读。“儒林,指

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

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

与此不同,刻画是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思想和讽刺的

意味,这部小说的题材比较深奥,学生去阅读和理解这部小说,深入

思考其中的思想和内涵。初三结束后,学生们将正式结束义务教育,

开始迈向更广阔的人生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面临各种考试和

挑战,如中考、高考、考研、考公等等。阅读《儒林外史》可以让他

们更好地理解考试的意义和价值,不再做下一个范进式的人物。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儒林

外史》建立了一个明确的价值体系,即实学、道德、人性和济世实践,

这个价值体系的特点是反伪尚真、弃虚返实,它以丰富犀利的思想在

中国古代小说中独树一帜。《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也被广泛认可和

借鉴,它通过塑造形象、描绘细节和对比手法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行

为,从而对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文学、思

想、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一部值得我

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作品。对于学生研究和反思传统文化具有深

刻的启发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本书内容特点,学会用适当的方法阅读。

2.梳理三到杭州的情节,抓住人物的变化,理解匡超人形象。

3.欣赏对比、夸张的的手法带来的讽刺效果。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变化,理解匡超人形象。

教学难点:欣赏对比、夸张的的手法带来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2页

一、作者名片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

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

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早年生活豪纵,后

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

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

小说《儒林外史》

二、作品介绍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

(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

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

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

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

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

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

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设问:1、作者

文档评论(0)

157****84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