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索.docx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索

?

?

曹爱军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大显身手,加快学生与科学知识的相融相通。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方面,在辅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方面,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体现了其传导、输出、设计等它物无法比拟的高效作用,走出了单一、枯燥的课堂形式,创造了具体形象丰富多彩的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形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为普遍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自然也涵盖着小学科学教学。由于课程自身的内容所决定,它包含着很多抽象的知识,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改变教学的方式,同时也为科学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营造了全新的学科教学氛围。用图像、声音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极大的提高了科学教学效果。

一、统观教材,合理安排课程

由于身处农村,设备、资源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统观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杠杆、轮轴的秘密,还可以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可以引领学生关注我们周围很多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探究它们承受力的特点。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为其它单元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腾出更多的时空。

二、发挥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课前“激趣”。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时,课伊始笔者就用课件演示吊车搬运废钢铁,通电时吸起废钢铁,搬到别处时断开电源,废钢铁便自动落下,这样将无声的图片和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强大的磁力所带来的震撼,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引领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课中“持趣”。如在教学“电能从哪里来”,笔者先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电池,再带领学生制作简易的发电机,探究如何发电,如何检测电流,但这种电能很小,学生的兴趣不会持久,如果扩展到我们的生活用电,再利用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发电站,以及长江三峡电站,利用多媒体的视频资料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地转化成电能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配合声音讲解,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心里上所带来的深层次体验,相对于只是让学生干巴巴地收集资料,做模拟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而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学生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同时多种感官参予到学习当中,可以想象得到,学习效果要远远超出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学习效果。

三、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有效的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通过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交互便捷的特点,发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笔者曾有过一次深刻的尝试,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二)”时,引导学生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除了和线圈圈数有关外还可能和①电池节数②导线粗细③铁芯粗细④铁芯长短⑤导线长短等因素有关。这里由于因素众多,笔者怕学生们控制不好变量和不变的条件而拖延时间,于是笔者用CAI课件展示了三份研究计划表,然后让学生根据计划表做实验。汇报交流的时候,学生们纷纷拿出实验记录表,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趋于一致,难点很快突破,比笔者预设所用的时间要少得多,笔者预计要生成的“吵闹激烈”思维碰撞的场面没有出现,笔者不禁暗自失望,课前的准备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价值,真可谓“厚积薄发”。

第二次上课,在引导学生猜测后,笔者没有急于应用课件,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等到汇报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各不相让,纷纷发表自己的结论,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笔者再出示课件,所有的疑问与争论都可以水落石出,意见趋于一致。学生们通过验证,如果与猜测的一致可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实验证明自己猜测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可以使学生重新组合脑中的原有知识,形成新的认识,使其思维更灵活。相比之下,第二节课的教学效果大大超出第一节课。

四、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滥用,更不能因为赶潮流而乱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恰如其分地在科学课中运用好信息技术,为科学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