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仁和文化”历史溯源与现实发展
?
?
邵付国
如东县马塘小学地处乡镇,在114年办学历程中深受地域仁和文化熏染,老树新花,绽放别样风采。
一、“仁和文化”源远流长
1.美丽传说发端仁和。在如泰运河与九圩港的交汇处,形成一座独具特色的三角岛,古镇马塘就坐落于此。相传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将军薛仁贵跨海东征,途经此地时所骑御赐白龙马掘地为塘,马塘由此得名。后人塑汉白玉薛仁贵跃马疆场雕像以资纪念,至今仍矗立在晓塘影院门前。因薛仁贵名字中有个“仁”字,乡人据此确立仁和思想,代代流传。在这片广袤富庶的土地上,马塘人世代传诵薛仁贵的故事,实践仁和精神,在乡风乡俗中主动融入仁和理念,建设美好家园。
2.文化楹联展示仁和。南宋爱国名臣文天祥也曾留下《过马塘》的诗句:“孤舟渐渐脱长淮,星斗当月空照怀。今夜分明栖海角,未应便道是天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到扶海洲建堤筑坝,途经马塘,只见岛镇四面环水、河港纵横,为了方便岛内居民出行,筹资建造了“淮南第一桥”——仁和桥,并亲书楹联:“桥石千秋昭美业,舟行万里载仁人。”桥上的名联蕴含了“博爱、仁义、和谐”的质朴民风,昭告后人仁爱包容、和睦相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丰富、发展了仁和思想。
3.淳朴民风诠释仁和。千年传承的仁和精神世代激励马塘人民爱国爱家,热爱生活,勤勉努力。首先是家国情怀,早在1922年革命先輩吴亚鲁、吴亚苏、叶胥朝就在马塘建立起党组织领导如皋东乡农民运动。马塘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寇、伪顽展开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就有一百多名热血青年献出了宝贵生命;其次是尊师重教,崇尚知识,兴办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在不同战线上为国效力;还有六业兴旺,马塘人民将仁和精神落实在各行各业生产建设中,是全县的工业重镇,逐步形成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四大支柱行业,获得江苏省文明乡镇称号。
二、“仁和文化”滋养学校
马塘小学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百多年办学历程浸润在地域仁和文化中,显示出勃勃生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骄人办学成绩。
1.仁和成就科研特色。地处农村,不靠天时不占地利,独具人和。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方向,把仁和理念与具体的办学实践相结合。明确“打造科研型特色、培养科研型教师、成就智慧型儿童”的办学思路,早在1997年就实现了教师科研的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百分之百的教师发表论文、百分之百的教师有论文获奖。从“八五”开始至今,先后承担省市县立项课题230多项,其中“课内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整体改革试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农村小学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建设与提高研究等取得丰硕成果,产生广泛影响。截至目前,教师累计发表文章3450篇、论文获奖2782次,学生发表文章2165篇、获奖3423人次。
2.仁和催生科学管理。仁和讲求对人的尊重、激励、成就,由此催生出科学管理。以校本管理经验为主要内容公开出版的《走上科学管理之路》《曹玉兰学校管理经验谈》为标志,马塘小学在规范管理、民主管理、协同管理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管理必作于细,在宏观视野下作微观透析,这是多年办学凝结成的经验。每件事情必有标准,必有评价,必有反思,在不断滚动中实现螺旋式上升;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教职工大会制度,在全县首创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学生家长评价教师制度,获得全县推广;注重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特别是建章立制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协同教育体系,综合教育力量科学施教。
3.仁和创造办学辉煌。仁和的精神力量化为学校办学实绩,先后十一次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蝉联江苏省模范学校、三次蝉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两次蝉联全国红旗大队,获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红花集体等四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三、“仁和文化”现实发展
2015年1月,百年马小喜迁新址,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有了跨越式进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传承良好办学传统,进一步凝练办学思想。
1.仁和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构建。明确学校核心理念是“仁和”,除了传承地域文化以外,更加赋予了文化和教育的意义。“仁”取自孟子“仁者爱人”,兼有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意,“君子为仁”与爱的主题相关,伴爱而生,由仁而和。“和,谐也”(《广雅》),“和”即和谐。由此衍生出办学愿景“仁人汇聚的智慧乐园,和美相伴的幸福家园”,派生出一训三风,即“行健、日新”校训;“领新、笃学”校风;“正德、让学”教风;“厚养、敏学”学风,学校文化系统由此明晰。
2.仁和为中心的学校特色构建。学校党建工作秉持仁和理念,在“仁慈、仁爱、仁义、仁德,和谐、和煦、和美、和润”的语境下开展党建工作,为仁和理念更好地指导、落实教育工作作出独特的贡献,“仁和党建润童心”品牌在全县有较高知名度。
文档评论(0)